新冠疫情趨緩,疾管署6日起免費提供1000萬劑COVID-19家用快篩試劑,於全台4500餘家健保特約藥局,供民眾領取。由於疾管署補助健保特約藥局1200元上架管理費,引發基層診所不滿;醫師指出,基層診所早在去年開始協助發送,甚至在疫情最嚴峻時還義務擔任「定點診所」,疾管署卻一毛錢都沒給,「深感不公」。
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表示,疫情期間,基層醫療醫師無償協助家用新冠快篩試劑配發,且全力配合。但5月初,疾管署邀請社區藥局加入快篩免費發送,卻給予管理費用,基層診所同樣協助政府,未能比照獲得合理費用,使基層診所感到不公。
基層醫師說,去年疫情趨緩開始,疾管署已經請診所幫忙發送給來看診的民眾,一年下來發出近50萬劑,不僅堆滿診所倉庫,起先還要求要記錄領取民眾的年紀等,下半年才變得寬鬆,「誰要拿就拿走」。疾管署怕防疫物資買太多沒用完會被審計部查,每次大批成箱寄過來,診所人力吃緊,仍全力配合發送卻沒有錢。
不僅基層診所醫師反彈,連藥局藥師也不滿意,藥師說多數試劑效期僅到5月底,簡直「把藥局當垃圾場」,即期快篩試劑民眾看了也不想拿。
對此,疾管署表示,目前包裝有4劑一盒、也有5劑一盒,約200至250萬盒,預估1個月內就可以被民眾拿光。
專家表示,即期快篩不影響判讀,過期半年內,判讀應該都算精準,若過期超過半年就「完全不建議使用」,檢測時如果出現「多條」粉紅色線,即可判定該快篩試劑已失準。
食藥署則強調,廠商確實通常會採取保險的做法,在真正的效期之前,訂一個安全的有效期限,但無從得知產品效期過後的相關數據,因此仍希望依照產品的使用說明書,在有效期限內使用,如過期則以一般廢棄物丟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