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柯文哲 av 九淺一深

「陽暑」、「陰暑」 小心冷氣吹太強也會中暑

品觀點/記者 賴君欣 2024.05.07 11:53

雖然還未正式進入夏季,但台灣的天氣已是酷熱難耐,在戶外待久了,若無遮陽措施,也會讓人有快中暑的感覺,想趕緊躲進冷氣房,降降溫度。但是要注意,冷氣吹太強也會中暑喔!橋頭馬光中醫診所謝觀顯醫師表示,中暑在中醫分爲「陽暑」和「陰暑」,夏天頻繁進出冷氣房,也會有中暑的現象產生。

↑圖說:頭馬光中醫診所謝觀顯醫師表示,中暑在中醫分爲「陽暑」和「陰暑」,夏天頻繁進出冷氣房,也會有中暑的現象產生。(圖片來源:馬光中醫提供)

謝觀顯表示,「陽暑」就是日頭赤炎炎,但我們卻長時間在這種天氣下工作或運動,且未適當補充水分;而出現頭暈頭痛、倦怠、汗出太多、口乾等症狀,「陽暑」通常也會伴有體溫過高和脫水等情況,也就是大家所熟習的「熱到」或「中暑」。「陰暑」就是夏天頻繁進出冷氣房,室内室外溫差大尤其溫差5度以上更容易造成陰暑,這種忽冷忽熱的溫差會使皮膚毛孔快速收縮,身體體溫調節和排汗功能失常導致身體發熱卻出不了汗(寒包火)而引起頭昏、口渴、食欲減退、少汗、四肢無力、注意力不集中、腸胃不適等症狀,但症狀通常較爲輕微緩慢,「陽暑」和「陰暑」最大的區別就在於「陰暑」的體溫是正常的,這就是我們開頭所說的,吹冷氣而導致的中暑,也有人稱之為「冷氣病」。

↑圖說:若是感覺頭痛頭昏,可以按摩合谷穴減輕症狀(圖片來源:馬光中醫提供)

「中陽暑」,症狀通常較爲迅速,處理方式首先要在陰涼處休息和多喝水讓身體降溫,若症狀嚴重則需要緊急送醫。而「中陰暑」是屬於寒包火,治療上是需要經過中醫師的辨證論治才可以開藥治療,「陰暑」的治療原則以解表化濕,理氣和中爲主,臨床上多使用藿香正氣散或清暑益氣湯。同時也可以利用針灸或自己多按摩「内關穴」或是「合谷穴」兩個穴道來減輕頭昏、腸胃不適等症狀。

↑圖說:按摩「内關穴」可以舒緩腸胃不適的症狀(圖片來源:馬光中醫提供)

夏天很熱,不可能吹冷氣,要預防「中陰暑」也是有方法的,生活方面,不吹冷氣但可以使用冷氣機的除濕乾燥模式。這是因爲當空氣的濕度太高時,我們身體流出的汗水就不容易蒸發,熱就散不出去,我們就會覺得熱。比如在30℃的氣溫下,濕度從70%降至60%,體感溫度就能下降約1℃。因此濕度控制在40-60%是最好的。因爲對人體來說, 濕度40-60%是人體感受度最佳的。但如果這樣還是覺得很熱,想開冷氣的話,我們可以把冷氣的溫度設定在比室外溫度低2-3度左右,就會覺得很涼爽了。要特別注意不要坐在出風口,也不要讓冷氣吹到頭部。

↑圖說:可以用西洋參3錢,麥冬2錢,五味子1錢,泡300-500cc的熱水來飲用,達到補養氣陰,調整身體機能。(圖片來源:馬光中醫提供)

飲食方面,則建議可以去中藥房買西洋參3錢,麥冬2錢,五味子1錢,泡300-500cc的熱水來飲用,可以達到補養氣陰,調整身體機能。水果可以選擇西瓜、水梨等清熱降火、止渴的水果,一方面清熱祛溼,一方面可補充水分。

其實只要透過中醫針灸吃藥,或是利用三伏三九貼把身體體質調整好,再搭配一些生活習慣的調整以及飲食方面的保養,冷氣病就會遠離了!

以上資訊由橋頭馬光中醫診所 謝觀顯醫師 提供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