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朱達志/台東 報導】將台東打造為第一個以100%再生能源發電的綠色城市,是台東縣政府致力推動的目標,其中水力發電預計佔29%、地熱發電60%、太陽光電發電11%。縣長饒慶鈴與九位鄉鎮市長,自4月20日前往瑞士及奧地利考察小水力發電廠及能源公司。饒慶鈴表示,此次考察可深入了解小水力發電機組的運作原理和技術特點,加強因地制宜發展小水力發電理念。
饒慶鈴表示,台東擁有豐富的水力資源,河川坡陡流急,具有發展小水力發電潛力,然而境內有些河段有大量含沙,需要尋找適合的發電機組達到有效發電。至瑞士及奧地利探訪多個小水力發電廠及能源公司,了解發電廠因地理位置獨特性,選址處理、發電機組配置等採取因地制宜方式,使發電效率和環境保育發揮重要作用。
考察團隊最後行程,於25日到奧地利林茨(Linz),林茨位於多瑙河上游周圍多山地起伏,團隊拜訪WWS Wasserkraft、GUGLER兩個於小水力發電廠生產、供應和安裝領域的翹楚公司,分別以各自不同的技術開發出適合不同水域且高效率的小水力發電機組,值得借鑒。
26日到Freudenau水力發電廠,位於維也納市區內、多瑙河上的川流式發電廠,是第一個在大都市裡的水力電廠。Freudenau電廠1998年運作,一開始就規劃魚道,該電廠裝置容量172MW,年發電量10.9億度,可供30萬戶家庭用電,達到能源發展與生態保育(Ecological Conservation)雙贏。此外,該電廠搭配傾倒式閘門組及船閘,用閘門組控制上游水位,除控制船閘以利航運,兼顧發電需求,有效利用多瑙河水量進行複合式利用。
饒慶鈴表示,瑞士、奧地利都是小水力發電技術相當成熟國家,兩國42.2%、66%發電來自水力,把潔淨低碳電力的環保永續理念融入教育與生活中,是台東學習重點,未來將營造台東成為綠能城市。
因地制宜是實現永續綠能發展的重要因素,台東約有34%受到颱風直接登陸的衝擊與風險,所以配合微電網發展再生能源,達到偏鄉不斷電效果,是首要目標。因地制宜不僅體現在小水力發電項目上,還可應用於其他領域,如農業、觀光發展等。通過充分挖掘當地資源和特色,實現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育雙贏,為台東發展注入新動力。(圖:台東縣政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