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基於善意、求同存異、逐步前進?還是要基於憎惡、除同求異、無中生有出仇恨?兩岸前途,將由多數人民選擇。(圖/取自網路)
作者/吳統雄(台灣民調創始人)
「馬習二會」九二共識再興,果然也遭受蔡政權炮轟。
就是正民進黨的《臺灣前途決議文》啊!
要認識這個命題,必須先有2個理解。
第一要理解臺灣人民的認知結構,有40%的意識型態者,亦即不究深意,全有全無的相信「九二共識」就是「促統」。不過,有25% 因此相信而「反統」,有15% 因此相信而「求急統」,另有35% 根本不關心的疏離者。
只有10%~25% 的可變者,亦即可依據所獲資訊做「灰階判斷」者,他們看待九二共識的方式,會潛在深遠的影響兩岸關係。
政治人物靠意識型態者與疏離者支撐
第二要理解各黨政治人物的心態。當國家進入「訓政」體制後,純意識型態者如希特勒、史打凌,已沒那麼輕易可掌權,而多少具備「可變」認知能力。他們即使不是在知識上發現「人民認知結構/取用行為」的存在,也會在生活經驗中領悟,他們主要的支撐者是意識型態者與作為附帶禮物的疏離者,所以在遣詞用字上十分刻意,對他們的發言,不能僅就字面解讀,而必須作意涵分析。(知識上的「訓政」意義,請參見本專欄:《軍訓憲─國家階段式發展•對人民最有利》)
這些政治人物中,「訓政、憲政」意識較強者,會將人民列入決策考量。「個人利益維權」意識較強者,卻會故意扭曲。陳水扁、蔡英文都是《臺灣前途決議文》與九二共識客觀事實上的最大受益者,卻故意迴避、甚至反向操作,就是政治醜陋面的明顯演示者。
被辱罵者保護辱罵者 辛酸的趣味
臺灣拼命辱罵九二共識的極端意識型態者,其激情來自恐懼武統戰爭。而被辱罵的九二共識維護者,卻保護了這批極端者得以避免戰爭,更可安全的繼續辱罵。
正如民進黨的《臺灣前途決議文》,最佳、也是唯一的實踐有成者是馬英九,是歷史上一再重演、帶著辛酸的趣味。
大陸同樣存在「正反意識型態、可變、搖擺、疏離」的人民認知/取用行為結構,只是與體制產生互動,比例與臺灣不會相同。
鷹派最大的效能就是鼓動對方的鷹派,萬一九二共識、《臺灣前途決議文》被完全推翻,危險悲劇的機率並不為零。
民族認同相同 政治制度不同 和平漸進解決
1992年兩岸關係開始進一步解凍,當時兩岸分別開始進入「憲政初步」與「訓政初步」,遣詞用字必須格外謹慎,「九二共識」這種具備「微言大義」、盡在不言中的標題,自然是最佳選擇!
「馬習二會」兩位基於善意的發言,均可盡情表述、都是共識。
1999年,還是創黨正派為主的民進黨,推出《臺灣前途決議文》就是把「九二共識」這個題目,寫成了完整的作文,揭示了「基本3意涵」:
1. 兩岸民族認同相同
2. 兩岸政治制度不同
3. 以和平漸進方式解決兩岸差異
《決議文》的結論句就是詮釋「民族認同」:
「從雙方在歷史上、文化上、血緣上的長遠關係出發,從地緣政治、區域穩定、經濟利益著眼,創造共生共榮、互信互利的美好前景。」
《決議文》開宗明義則是關於「政治制度」:
「憲法稱為中華民國,但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為現狀現實的陳述。
《決議文》對於解決兩岸差異的主張是:
「現狀的更動,必須經由台灣全體住民以公民投票的方式決定。」亦即和平解決。
人類歷史證明,國家必經軍訓憲階段式發展的定律,大陸人民未來一定會自主向前走。只要和平漸進,兩岸人民有望殊途同歸。
一國兩區≒互不隸屬≒一國兩制
本文引言已提醒:各地政治人物有各種遣詞用字的考量,在字面上必然有所不同。
《決議文》提出:「台灣,固然依目前憲法稱為中華民國」,依目前憲法,中華民國當前分作分治的兩區:臺灣、大陸。
所以,兩岸的3個用詞:「一國兩區」「互不隸屬」「一國兩制」,只要理解是指在和平漸進過渡期的狀態,即為等同。
《決議文》的「主張」與「說明」2章都以強調「主權獨立」為破題,臺灣的國際角色,是人類史上少見的特殊狀況,沒有前例可循,就不能自陷於一般的國際框架,要有創新的大智慧方案與行動,創造『實質』的國際參與。
最能實踐「主權獨立」的就是馬英九
在各民選總統中,『實質』上最能實踐「主權獨立」的,就是馬英九。客觀證據:在國際關係方面,免簽證國家大增,遠遠超過世界一半以上的主權國家;被迫賄賂的國家減少,和大陸的國際惡性抗爭降低;受到包括美國在內的國際禮遇提升,臺灣駐美人員待遇提升至主權國家級,甚至在雙橡園內升起國旗,若非民進黨一再阻撓破壞(請參見《華府升旗‧媒體構境與事件全貌_獨立評論@天下》),不無可能成為默契。而在歐洲的民事訴訟,也獲得主權國家地位的承認與對待…,正是「爭取『實質』的國際參與」的多項具體成就!
「馬習二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東大廳舉行,是招待主權國家元首的慣例場地,其實也是一種微妙的尊重。
民進黨自己的《決議文》被馬總統撿去實施、獲得重大成就,又被當前的民進黨中央惡意漠視、甚至偽造否定。
臺灣的主權行使與國際關係可以搞好,事實證據也曾經搞得很好!
但一群利慾薰心的自私政客,利用人性中的仇恨意識、與小社會相信現象,操縱意識型態堅強者,可惡莫此為甚!
而打擊臺灣「主權獨立」最嚴重的就是蔡英文,在任內創下10個斷交國。
阻擋華府升旗 蝎子刺青蛙式自毀
民進黨的當前當權派,許多都不是「正民主進步」人士。在各種公共政策上,不見保障弱勢,反而常見打擊弱勢,如對人權持歧視態度、反陸配等。
我遇到不算少的民進黨當前主流,連《臺灣前途決議文》的內容是什麼都不知道,甚至沒看過。
不少政治人物其實只有抓權、抓利益的意識。對於本黨到底有什麼理想、有什麼具體主張,根本不在意、不遵守。
施明德是最有資格搞仇恨主義的人,但他選擇推動和解,促成了《臺灣前途決議文》。
他堅持正綠的理想,抵抗民進黨變成當前老黑金、地方派系、甚至其他政黨所淘汰垃圾的借殼者,可惜,沒有成功。
兩岸關係本來已成共識,臺灣可以向下一個成長階段邁進。但有些為了私利奪權的人,持續鼓吹仇恨氛圍,阻擋臺灣和平進步。前引「阻擋華府升旗」者,正是蝎子刺青蛙的自毀勢力。
如果以人民為先,如果有善意,兩岸各黨差異並不遼闊。
評論不會改變事實 只是反映論者選擇
在各種文獻、談話中,可以挑出不同的詞彙,做成相反的評論。
客觀的事實不語,各種評論都不會改變事實,而是充分反映評論者的選擇。
我們要基於善意、求同存異、逐步前進?還是要基於憎惡、除同求異、無中生有出仇恨?兩岸前途,將由多數人民選擇。
----
參考連結
《華府升旗‧媒體構境與事件全貌_獨立評論@天下》
(本文與《風傳媒》同步刊出)
吳統雄,臺灣民調創始人。世新大學資管系創系主任,曾任教於台清交與美國喬治亞理工等,是喬治亞理工Adoption Modeling 研究團隊首席。歷任聯合報系資訊中心副主任、神通機構高階主管、日商科技公司總經理,因創辦電腦統計民意調查而獲得國家金鼎獎。他是第一代民歌手,擔任過廣電主持人,發表過唱片,是資深公共評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