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地震 大樂透 邱軍

【山巨源專欄】「緊迫文化」令人精疲力竭,如何對抗它?

銳傳媒/特別報導 2024.04.10 15:46

在一個日益快節奏和高度互聯的世界中,人們重視即時性,緊迫性文化模糊了真正重要和不重要之間的界線。諾瑪·納齊什Noma Nazish發表在最新一期《國家地理雜誌》(National Geographic) 的<「緊迫文化」可能會導致你精疲力竭。你如何對抗它?>(‘Urgency culture’ might lead you to burnout. How can you combat it?)

過度警惕會顯著增加壓力和焦慮

在工作中,這可能涉及處理頻繁的最後一刻請求、不切實際的截止日期或工作量,以及即使在下班後也能到達的期望。 

在個人生活中,緊迫文化的表現包括過度擴展人際關係、因擔心錯過而經常查看社交媒體更新、以及立即回复電話和短信,即使不方便。

持續的忙碌和對職業和個人始終保持「在線」的不言而喻的期望可以創造一種高度警覺的狀態。洛杉磯的臨床心理學家、二元性心理服務公司的所有者喬爾·弗蘭克 (Joel Frank) 表示,這種過度警惕會顯著增加壓力和焦慮。

「永遠在線」的連鎖反應

根據美國心理學會的《2023 年美國壓力》報告,近四分之一的成年人表示在大流行後感到壓力很大,自 2019 年以來增加了 19%。年輕人受到的打擊更嚴重,近一半的Z 世代和超過三分之一的千禧世代表示一直或大部分時間都感到焦慮或壓力。

「反過來,焦慮又會加劇緊迫感,形成一個互相強化的循環,」弗蘭克說。

成為「永遠在線」文化的一部分通常需要同時處理多項任務。然而,研究表明,人類大腦缺乏同時執行兩項或多項任務的神經認知架構。因此,每次我們同時處理多項任務時,實際上都會減慢大腦的運作速度,並可能使工作效率降低高達40%。

此外,神經科學家、 《大腦友善的工作場所》一書的作者弗里德里克·法布里蒂烏斯表示,「大多數人都很難擺脫分心的誘惑,這種分心會導致大多數人同時處理多項任務。」 「因此,即使你沒有同時處理多項任務,你也可能會發現很難集中註意力。」 同時,持續的過度刺激——緊迫文化的重要因素——會使你的多巴胺系統變得不敏感。簡而言之,法布里蒂烏斯說,你受到的刺激越過度,你感受到的快樂就越少。

應對緊迫文化最好的方法就是定期參加一些活動

這也阻礙了反思性思考。當大腦因不斷處理資訊和快速決策的需要而不知所措時,它常常會訴諸膚淺的思維。弗蘭克說,這會損害你從事深度工作的能力,而深度工作需要長時間的無干擾集中注意力。

「變焦疲勞」可能會伴隨我們很多年。以下是我們應對的方法。

隨著時間的推移,緊迫文化也會損害身體健康。錯誤的緊迫感會欺騙身體做出反應,就好像它處於威脅的情況下一樣,從而激活「戰鬥或逃跑」反應。舊金山健康科技公司Apollo Neuro的神經科學家兼執行長 David Rabin 表示,你的呼吸會變得更快,血壓和心率會上升,並且會失去調節情緒的能力。

拉賓認為,過度活躍的「戰鬥或逃跑反應」會導致高血壓、睡眠不足、高膽固醇和發炎性疾病。 

為了避免陷入緊迫感陷阱,弗蘭克建議每次出現問題時先暫停一會兒,然後再立即採取行動。 「它可以讓你退後一步,評估這種對你注意力的需求是否符合你的優先事項,」他說。

羅格斯大學行為健康與運動心理學計畫主任、《初學者正念工作手冊》一書的作者彼得‧伊科諾穆(Peter Economou) 表示,在個人和專業關係中設定明確的期望也有助於規劃、優先排序和解決問題,而不會產生虛假的緊迫感。

拉賓說,應對緊迫文化最好的方法就是定期參加一些活動,提醒你不要急。

練習正念以提高意識、情緒調節和壓力承受能力

他推薦「四種控制練習」,讓你在感到匆忙、不知所措或過度刺激時平靜下來並重新集中註意力——有意識的呼吸、傾聽、運動和觸摸。

建立明確的界限(包括數字界限)對於避免因不合理的期望、過度投入和多任務處理而產生的虛假緊迫感也至關重要。

盡可能優先處理單一任務是另一個實現明確重點和提高生產力的有效策略。

如果您發現完成一項任務具有挑戰性,Fabritius 建議使用時間區塊在特定時期內專門專注於一項任務,然後再進行下一項任務。 「完成每個時間區塊的滿足感應該會給你一劑多巴胺,以及面對下一個『新』任務的前景,」她說。

紐約威廉斯堡治療小組的臨床心理學家艾達·塔加維(Ida Taghavi)建議練習正念以提高意識、情緒調節和壓力承受能力。

正念是對當前經驗的不帶偏見的認識和接受。 「它提供了一個反思和選擇我們認為更有效且符合我們的意圖和價值觀的應對措施的機會,」她說。

正念在刺激(例如思想、情緒或身體感覺)與我們對其的反應之間建立了緩衝。 「這個空間會擾亂可能具有破壞性的習慣反應,例如情緒失調或迴避、強迫行為或消極思維模式,」塔加維說。

此外,「毫無阻力地觀察內在體驗,為它們不可避免地通過提供了空間,這可以調節情緒並增加對痛苦的容忍度,」塔加維說。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