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照明商店 mlb 文化幣

孩子要愛不要寵 培養責任感也是一種愛

慈善新聞網/ 2020.01.16 00:02

讓孩子學會付出更是一種愛:讓孩子覺得付出是有意義的、有成就感的,他就會滿心歡喜、努力去做。

  寵和愛的確很難分辨,父母往往陷入寵孩子之中而不自覺。對於寵和愛,作家吳若權先生有他獨特的看法:「寵,是單方面的付出;愛,是雙方面的互動。寵,是犧牲自己去成全對方;愛,是相互妥協,為彼此創造更大利益。寵,是不溝通就誤以為對方一定知道;愛,是用溝通和默契去了解彼此真正的需要。」

  如何讓孩子不被寵壞、缺乏獨立性、沒有責任心?

  記得兒子到幼兒園上課時,老師第一件事是教小朋友跟媽媽說Bye bye,並催促媽媽快離開。看著被老師帶走的小小身影,我的眼淚撲簌簌掉下來,但,知道這一切都是為了讓孩子趕快適應群體生活、學會獨立,所以忍痛放手,果然孩子兩個星期之後就適應新環境,並天天期待上學。

  培養責任感也是一種愛:孩子小時候,曾幫他們設計獎懲表,其中一項就是「每天記得將帶去學校的物品帶回」,若記得就打「○」,可玩電腦接龍十分鐘,打「×」則扣電腦時間十分鐘;孩子為了每週可多打幾分鐘電腦遊戲,總能將自己該做的做到,責任感也逐日建立。

父母過度呵護,舉凡食、衣、住、行,都替孩子打點得好好的,變成「直升機」父母;孩子把一切獲得都視為理所當然,沒有感恩的心,變成「小霸王」、「公主」。

  小兒子在小學三年級有一次忘了帶回毛筆、筆捲、硯臺等書法用具,馬上請他回學校尋找,那套用具早已不見影子;兒子哭喪著臉,用哀求的眼神看著我,我仍狠下心打了四個「×」!從此他不再忘記東西。日後離家到外縣市念書、出國打包行李,一切自己來,該帶的絕對不會少帶,把丟三落四的習慣徹底改掉;現在出門,我變成一個超輕鬆的媽媽!

  讓孩子學會付出更是一種愛:讓孩子覺得付出是有意義的、有成就感的,他就會滿心歡喜、努力去做;不要時常提醒或責備,這會讓孩子缺乏往前進的動力,而且錯覺一切後果爸媽會承擔,自己不須負任何責任。

  獎懲表也可以用在培養孩子自主完成一件事。例如收拾文具與玩具,自己整理書包,檢查該帶的東西;爸媽利用打「○」來讚美孩子往正確的方向走;不必大聲責罵,減少親子之間的衝突。

  孩子的教養工程是艱鉅、漫長的,稍一不慎就會自毀前路;但只要抓住「要教不要寵」的原則,讓孩子學會自我要求,他就有足夠的能量肩負更大的責任,並獲得同學、老師甚至老闆的信任;所以再怎麼辛苦,身為家長的也要扛起這艱鉅的責任,讓孩子早日獨立前行。

(本文由「慈濟月刊」授權刊登)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