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潘威佑(社團法人台灣教師聯盟副理事長)
2024年4月3日清晨,花蓮外海因板塊運動造成7.2級地震,適逢清明連假,學校都放春假,所幸對全國師生影響甚微。但也讓人對校園硬體結構安全捏一把冷汗。因921地震帶來的影響,之後全國各地都對於校園改建加強都有努力去改善,而政府機關、民間扶輪社、海外友好國家及總統、副總統等政府代表都捐出一日所得等善款給0403受災相關地區,希望救災不分你我,共同為台灣共盡一份心力。
教育部於民國98年提出的「加速高中職及國中小老舊校舍及相關設備補強整建計畫」,著重於強調校舍結構的安全性與日常維護,其目的是針對公立高中職以下的校舍建築物進行耐震能力評估與補強工作,以確保校舍的耐震能力足夠,並適時進行適當的補強或拆除重建。
從校舍建築的標準化與安全性角度來看,臺灣光復以來,隨著學校建築新觀唸的引進和學校空間政策的推動,校舍建築物已經經歷了多次轉變,並且逐漸朝向標準化和安全性發展。然而,考量到校舍建築物的年齡以及日常使用維護的重要性,特別是校舍結構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教育部於民國98年推動的計畫更顯至關重要。
早期台灣興建的校舍多以低矮型磚造建築為主,隨著時代的變遷和建材的發展,校舍建築的形式也逐漸多樣化,包括了鋼筋混凝土建材的使用。然而考量到校舍建築物的屋齡以及可能存在的結構弱點,尤其是耐震設計標準尚未完備前建造的校舍,不是直接拆除重建,就是對於主結構進行補強,強化老舊結構對於破壞的抗損耗性。
環顧相關規範的修訂以及地震災害發生的經驗,民國86年修正的「建築技術規則」和「耐震設計規範及解說」的提出,進強化校舍建築物的耐震性設計,使校舍在面對地震時能夠更加安全。對於校舍建築物的耐震補強,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提出「校舍耐震能力提升策略」,以確保校舍的耐震能力達標,進而保障校園師生的生命財產安全。
校舍耐震補強的工程,不僅需要技師或建築師的專業知識,還需要專業審查委員的審核,以確保補強設計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從整個補強工程的規劃到執行,都需要專業人員的參與和把關,以確保校舍的安全性和穩定性。
校舍的耐震補強工程就如同為校舍建立了一道保護傘,以應對未來可能發生的地震風險。在整個補強過程中,各方的合作和專業的參與至關重要,以確保校舍的安全,保障師生的生命財產。期望好的制度跟預防措施能在未來這塊美麗寶島上,讓天災與災害都對民眾影響無恙,大家都能順遂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