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大谷翔平 徐名駒 鼎泰豐

響應國際終止糖尿病污名行動 醫籲:別再把高血糖污名化 撕掉疾病標籤、擺脫「病恥感」 糖友控糖成效會更好!

優活健康資訊網/Uho企劃部 2024.04.02 15:45

響應國際終止糖尿病污名行動,台灣基層糖尿病協會本月30日舉辦台澳國際交流會議,邀請澳洲糖尿病協會首席執行官Sof Andrikopoulos醫師與台灣糖尿病照護基層醫療人員、糖友代表就糖尿病污名化現況與對策進行交流,盼台灣社會也能接軌國際,透過實際行動,撕掉糖尿病污名標籤。

李洮俊理事長指出糖尿病去汙名化的議題近年已逐漸受到國際間的重視,研究顯示平均約有五分之四的成年糖尿病友經歷過糖尿病污名、病恥感,五分之一的人甚至曾因糖尿病遭受歧視,包括就醫、就學以及就業.甚至就業機會。有鑒於污名與歧視會對有糖尿病個人在情緒、精神和身體健康負面影響,包括管理糖尿病的能力,因此知名的柳葉刀期刊也在近期發表來自十八個國家、五十一個科學家,也完成「去除糖尿病污名與歧視」國際共識聲明,因此台灣也應呼應此聲明做出相對應的行動,結束糖尿病污名化現象。

糖尿病污名不僅影響糖友的身心理 甚致影響其權益

台灣基層糖尿病協會理事長李洮俊醫師指出,不少民眾刻板印象認為糖尿病是過度食用含糖食物、缺乏運動、年長者的疾病;將糖尿病歸咎於個人不知忌口、生活習慣不良,是「自食其果」。可能引發患者的自責與「病恥感」,導致他們不想跟朋友、同事透露病情,甚至不願意向醫療人員求助,當糖尿病被貼上負面標籤,糖友們在糖尿病管理一些行為包括胰島素注射、血糖監測、飲食限制、肥胖和低血糖發作等,都可能招來「異樣眼光」「特殊待遇」!

如第一型糖友陳宇衫分享過去曾有糖友因為低血糖在捷運喝飲料,遭受糾正;第二型糖友苑舉正教授表示早先認為公開承認自己有糖尿病就表示「人生就輸了」,一直到他領悟到糖尿病如此普遍,而且就他自己長年控制經驗顯示,糖尿病與旁人並無不同。

第一型糖友小華就讀國小時意外發現罹患糖尿病,雖然醫師說她不是病人,但是到了校園仍不免招來特殊待遇,「一開始老師擔心低血糖,要求坐在旁邊看大家上課就好!進入職場後,若不讓週遭人知道自己的健康狀況,就得躲在廁所打胰島素,又要擔心昏迷時旁人不會處置;但若主動告知同事與主管,又擔心可能被貼標籤,而遭排擠。一型糖友也分享因糖尿病面臨求職碰壁的經驗,一型糖友小儀也分享因其糖尿病而被限制申購基金,因此糖尿病汙名化在社會是普遍的現象卻常被大眾忽略。

除了社會的污名及歧視外,政策導致健康不平權,同樣值得關注!台灣基層糖尿病協會陳宏麟醫師指出,現今糖尿病治療及監測工具朝向智能科技化,其中,連續性血糖監測有助減少疾病高低血糖發生的風險。但目前在我國僅有第一型糖友、懷孕的第二型糖友,以及妊娠糖尿病且接受胰島素治療的糖友,可在醫院接受健保給付使用連續性血糖監測;在基層診所就無法獲得給付,影響了基層診所就醫糖友權益。澳洲糖尿病主席Sof Andrikopoulos也呼應此議題指出對糖友的照護不應因其狀況或就醫場所而遭受不公平的處理。

高雄醫學大學王瑞霞教授指出糖尿病去污名化需要透過社會整體各層面的努力,除透過專業團體集體努力致力於去除糖友在就醫、職場及教育的不公平對待外,也需糖友積極的為自身權益發聲。李洮俊理事長最後強調,在全人照護的年代,面對高血糖患者,不僅要協助其控制血糖、減少併發症風險,同時也要重視患者人權與感受,除了期盼能夠促進健康平權,也希望從疾病正確命名開始,逐步協助患者撕去疾病污名與負面標籤,避免患者因為污名、錯失治療黃金期。也希望社會大眾正確認識高血糖疾病與相關照護,一起響應終止糖尿病污名運動,不讓台灣在這場國際活動缺席!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