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柯文哲 av 九淺一深

有食譜》清明「乍暖還寒」保暖排濕是關鍵!中醫「1茶飲」為健康打底

優活健康資訊網/人間福報 2024.04.01 11:00


《曆書》記載:「春分後十五日為清明。」此時節,萬物潔淨,空氣清新,風景明麗,花卉草木在此環境中,呈現欣欣向榮的景象,所以叫做「清明」。中醫師提醒,清明時節天氣變化大,應提防風邪入侵,可勤練腹式呼吸,避免鼻塞導致頭痛,造成頭昏腦脹「不清明」。



「清明」原本只是普通的節氣,之所以演變成一個節日,是因為跟距離清明只差一兩天的「寒食節」非常相近,而「寒食節」的習俗則跟掃墓、吃潤餅,故人們會趁此節日郊遊踏青,演變成現在的「清明節」。

「清明時節,清氣上升之時,多雨潮溼,容易使人體內產生溼氣,導致過敏發作;因此,容易過敏的人,此時忌食『易發』(熱性)食物,可適當吃些涼性食物,這也是古人過『寒食節』的養生之道。」翰鳴堂中醫診所院長賴睿昕說。



風邪入體易感冒  多誘發頭痛過敏

春寒料峭、天氣多變,這樣的轉變也反映在身體健康上,中醫認為「風為百病之長」,主要是因為風是流動的,非常容易一日數變,而春天尤其多風,所以特別容易產生過敏的問題。一旦風邪入體,又無法有效排出,使邪氣積於肌表,容易傷風感冒,而且也很容易出現各種瘡、疹、癬等皮膚病。

「清明時節,人的毛孔已經打開,但陽氣還沒有充分到達體表,人體抵禦外邪的能力還很弱,一不注意,風邪就會乘虛而入。」風邪由淺入深,最開始會進入人的肌膚之間,影響毛孔的開合,這時發病主要表現為傷風感冒,症狀以高燒、怕風、自汗、肌肉關節疼痛為主。



晒背保暖去溼寒  增免疫力防疾病

賴睿昕說,清明時節天氣變化大,本來就容易使頭皮血管收縮,微循環變差,「頭痛指數」就會上升;而「過敏」的病因,也常常不外乎是寒涼、風寒溼邪、與脾胃虛損。

她提醒,如果加上鼻塞,將會使得眼睛和腦袋,過度運作、不斷耗損,頭部自然容易因血管緊張、收縮,造成頭痛。因此,清明外出掃墓、踏青時,最好隨時準備一件輕薄外套、圍巾、口罩等,及時增減衣物,以免風寒入侵。否則,一旦感冒,也容易誘發「偏頭痛」。

賴睿昕建議,可以熱敷脖子、幫助頸部放鬆,減低頸椎壓力。除了頸部之外,也可熱敷鼻子,增進鼻腔的血液循環;加上訓練腹式呼吸,就會讓鼻過敏的症狀減輕許多。而運動時,因身體急需氧氣,如能多做腹式呼吸,可增加運動的耐受性、促進呼吸順暢。

清明出外踏青,多晒溫煦太陽,可提升陽氣;而適度流一點汗,也能去除體內溼寒邪。賴睿昕說,晒太陽是為讓陽光中的「遠紅外線」等光波,促進人體健康,增進身體機能循環。

尤其是讓「背脊」得到溫暖,後背有「督脈」,是總督一身之「陽脈」,且手足三陽經皆與督脈相交會於脊椎,又與「腦」連通。再加上足太陽膀胱經,分布五臟六腑的背俞穴,這些重要穴位,都集中在後背。因此,「晒背」能疏通背部的經絡,讓陽氣透過肩背的相關穴位輸送到全身,達到增強免疫力、預防疾病的功效。



清明養生飲品「辛夷去風茶」

材料:辛夷花三錢、川芎二錢、白芷二錢、生薑三片。
作法:將上述材料洗淨,裝入過濾袋中,放入鍋子裡。加入800毫升飲用水,大火煮開後轉成小火,煎煮20分鐘後即可飲用。
功效:袪風散寒、溫通鼻竅、清利頭目。辛夷能袪風寒、川芎上行頭面風寒而通鼻竅,白芷加上生薑,助發汗、散風溼、通鼻竅。

(本文獲人間福報授權轉載,原文為:清明養生袪風邪 腹式呼吸防鼻塞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