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報導 何豪毅/評論
中國思想哲學有著許多值得探索的領域,每個領域都有著高深的哲學,和許多有趣而發人深省的歷史故事,距今2400年前的墨子,就有一段憑著個人的聰明才智,力勸敵國退兵的故事。
《墨子》〈公輸〉篇記載,宋人墨子得知楚國請魯班(公輸班)製造新武器「雲梯」,準備攻打宋國,墨子連夜趕往楚國見公輸班,遊說他引見楚王,並當著楚王的面,解下腰帶為城牆,與公輸班玩了一場「桌遊」,墨子大勝,最後說服楚王承諾放棄攻打宋國。
主張「兼愛」、「非攻」的墨子,其實他的思想非常簡單,只要天下人都能去除自私之心,對待別人就像對待自己一樣,不要有任何差別,彼此互親互愛,天下就能太平了。因著這樣的動機,墨子劍及履及隻身前往楚國,憑一己之力勸退了楚國的進攻,但這樣的過程若非墨子記載下來,後世恐怕有人會懷疑他「通敵」呢。
美國在1950的冷戰年代,就有這樣一套思想盛行。共和黨參議員麥卡錫(Joseph Raymond McCarthy, 1908-1957)聲稱掌握一份名單,有大量的共產黨員、蘇聯間諜和共產主義同情者滲透美國政府、大學、電影業等各層面,他藉著舉行聽證會四處指控對方是共產黨員,名噪一時。
麥卡錫聽證會總備受媒體關注,每每造成當事人莫大壓力,他還在推動在眾議院裡組織了「非美活動調查委員會」,對電影界展開共產黨員調查。然而他所懷疑的共產黨員,從來就沒有具體證據,只是旁敲側擊指控對方曾贊同共產主義,或與共產黨員交往,就讓當事人無法正常生活,估計約有1.2萬人因此失去工作,甚至導致參議員萊斯特亨特自殺身亡。
「麥卡錫主義」(McCarthyism)成為政治學用語,指的是「用大規模的宣傳和不加以區分的指責,特別是沒有足夠證據的指控,造成對人格和名譽的誹謗」;後來衍伸更為「用不充分的證據,公開指責對方政治上的不忠或顛覆,或用不公平的調查或指責,打壓反對人士」。
看到這裡,會不會對「麥卡錫主義」有似曾相識之感?民進黨立委沈伯洋日前在立院質詢國防部長邱國正,要求他定義認知戰、界定在地協力者,結果邱部長順著語意給了答案:「散布任何訊息、言論對我方不利,對對方有利,初步就認為是在地協力者」。
想想這些年被綠營側翼扣帽子的那些人,從吳斯懷、韓國瑜、蘇起到馬英九,哪個不是試圖說服對岸以和平為重、避免兩岸陷入戰火,卻鎮日被沈伯洋之徒抹黑抹紅,若墨子再世為台海和平奔走,恐怕他也會是綠營口中的「中共同路人」吧。
更多《獨家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