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地震 大樂透 邱軍

熱度持續走高 釐清ESG投資概念至關重要!

台灣好報/ 2024.03.07 15:45

第三期中國媒體人ESG研修院圓滿舉辦

【記者 徐迪/整理 報導】2024年1月25日至28日,由百威中國與第一財經共同舉辦的中國媒體人ESG研修院第三期(下稱研修院)在湖北武漢舉辦,多位全球可持續領域資深專家授課,近40位來自各大主流媒體的媒體人參與學習並展開熱烈探討。

據瞭解,這是國內首個針對媒體人開設的以可持續發展為主題的系統培訓課程,旨在幫助媒體理解ESG帶來商業管理的變革,提升媒體人對可持續發展的認知和實踐能力。

熱度持續走高之下,厘清ESG投資概念至關重要

ESG(Environmental,Social and Governance)即環境、社會和治理,是一種衡量企業在生態環境、社會責任、公司治理等非財務指標上的表現、貢獻的評價標準,受到了諸多經濟體、證券監管機構、證券交易所和投資者的廣泛重視。

第一財經研究院近日發表的文章《如何看待ESG的「燙手」熱度 ?》一文稱,全球範圍內,ESG的關注度呈指數式增長。從穀歌趨勢可以看出,2019年以來,ESG詞條的熱度激增。到2023年,ESG詞條的年均熱度已超過90,在某些月份甚至達到了滿熱度值(100)。

持續走高的熱度自然也引發了一些擔憂。目前業內認為ESG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很大一部分集中在ESG投資方面:綠色金融和ESG創新金融產品層出不窮,但部分產品在政策的引導下,在有限的領域和範圍內運作,專案投資回報率偏低,各方在可持續價值方面的合作和互動尚不明朗等。

為此,研修院在課程設置上,側重於ESG投資相關理論及實踐知識,從ESG投資是市場自發到創造價值的過程,ESG投資是如何形成的,以及ESG投資策略的本土實踐等方面,結合企業運營的生動實例,由點及面幫助學員理解、掌握ESG的精髓。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金融與會計學教授芮萌表示,ESG投資是市場自發的,對將近一個世紀全球經濟發展中日益積累的“市場失效”現象的一種糾錯機制。ESG投資試圖在政府干預最小化的前提下,激發企業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以應對日益嚴峻的氣候變化、環境污染、貧富差距等挑戰,降低技術快速變革可能帶來的安全隱患、倫理衝突及社會矛盾。

通過案例分析討論,讓學員們清楚的認識到,ESG投資力圖把企業追求利潤最大化過程中造成的“外部性”盡可能“內部化”為企業成本,是在重新定義企業與社會的邊界。而市場的投資者對ESG的投資行為也能夠激勵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形成價值創造的閉環,企業更加積極的創造ESG綜合價值,ESG正推動企業特別是上市公司的高質量發展。

興證全球基金品牌經理楊浩東則通過各種案例,為大家詳細解讀了從SRI到ESG責任投資譜系的各自特點及區別,並運用一個簡單的公式來引導學員們理解ESG投資的作用,即資本向善、風險控制、長期回報。同時通過模擬遊戲,來引導學員嘗試建立ESG投資策略,從而更深刻的識別ESG指標、建立ESG評價體系。

第一財經研究院的觀察文章還注意到,當前,中國企業已逐漸意識到把握ESG的真正內涵並將其融入經營發展的重要性。ESG領域的先行企業不僅注重自身的可持續發展,還開始將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延伸至整個價值鏈。

對百威集團首家「碳中和」工廠的探訪令人印象深刻。武漢工廠是百威啤酒在中國建廠時落下的第一枚棋子,也是百威集團全球第一個實現「碳中和」的工廠。

根據介紹,可持續發展理念已經融入百威亞太(1876.HK)全價值鏈的各個環節,從上游供給到工廠環節的釀造,再到下游的終端消費者,還延伸到包裝的回收再利用。

在與供應商合作的過程中,公司意識到僅對供應商下達可持續發展和減碳目標是不夠的,應通過賦能供應商從基礎知識培訓、碳基準線的設定、碳管理系統的建立以及減排路徑圖的設計入手。目前,百威亞太通過供應商戰略聯盟(SSA)、設備商戰略聯盟(VSA)和“100+創新中心”等平臺,深度賦能全價值鏈的合作夥伴和上下游供應商的碳減排與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

百威亞太在水管理方面作出的努力和成果也令人讚歎。在2022年,百威將亞太地區釀酒廠每生產百升啤酒的用水量降至2.2百升,與2017年的基準相比減少了26%。其中,南寧釀酒廠用水率為1.11百升/百升,樹立了世界啤酒行業新標杆。

第一財經研究院可持續發展領域研究員李曄表示,該公司致力於提升工廠所在地區的水質,並努力改善缺水地區的水供應狀況。百威亞太對於水資源管理的投資,一方面源於啤酒生產對水的依賴,另一方面則是將企業利益與社會責任相結合,將價值鏈往上延伸到源頭。根據百威亞太2022年ESG資訊披露報告,該公司在印度的高風險用水區的水源補給率達到207%,在中國的補水量亦達到約1500萬百升,為所在地區的水資源管理作出了貢獻,助力實現可持續發展和企業價值的長期增長。▲(照片翻攝第一財經)

新聞圖片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