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林肯的“餐桌”與“菜單”理論,簡單扼要説明了“新八國聯軍”的基本思維。習近平認爲,這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個大變局的實際含義,就是“餐桌”與“菜單”的關係,正發生變化,也正面臨考驗。很明顯,台灣絕不可能坐上餐桌,台灣命中注定,只能是菜單。(圖/取自網路)
作者/薛中鼎
2月17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談到中美關係時,說了一句話,語驚四座。
他說:“在國際體系中,如果你不坐在餐桌上,你就會出現在菜單上。”
這句話,赤裸裸的説明了,幾百年來,世界霸權國家的思維。
西方大航海時代的來臨,大力推進了“世界霸權國家,控制國際體系”的歷史進程,並且促使“世界列强,瓜分世界勢力範圍”這樣的世界格局,成爲現實。
1.西班牙與葡萄牙的餐桌
西方大航海時代的代表性人物,衆所周知,有哥倫布與麥哲倫。
哥倫布出生於中世紀的熱內亞共和國(今義大利)。他在西班牙國王的贊助下,於1492年到1502年間,四次橫渡大西洋,成功到達美洲。
一般的説法是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事實上,當時的美洲,有原住民居住,這些“美洲印第安人”,有自己的部落組織與生活風俗與文化。所謂的“發現新大陸”,是從“西方列強”角度看事情的説法。美洲並不是由哥倫布首先發現的。
但是哥倫布開啓了西歐勢力,入侵美洲大陸的歷史。
另一位大航海時代的標杆人物,是為西班牙政府效力的葡萄牙人麥哲倫。麥哲倫於1519至1521年率領船隊,首次探險環航地球。麥哲倫死於與菲律賓當地部族的戰鬥中。他沒有親自環球,但是他船上餘下的水手,在他死後繼續向西航行,終於回到歐洲,完成了“環球航行”的創舉,歷時三年。
西班牙與葡萄牙,都是位於歐洲西部,瀕臨大西洋的國家。這兩個國家,都致力於海上貿易的發展,藉由海上貿易,帶來財富。
推動大航海時代的來臨,主要是來自於兩個思維力量。一個思維力量,是當時的探險家們,相信地球是圓的,船從西班牙出發,一直往西航行,最終必能繞回西班牙。
另一個思維力量,是若能航行抵達遙遠的東方國家,尤其是中國,將帶來極其巨大的海上貿易經濟回報。
對於西班牙與葡萄牙來説,要經過中亞絲路與中國貿易,中間隔離了太多國家,毫無機會可言。若能開拓出海上的經貿之路,西葡兩國,將有巨大競爭優勢,必能獲得巨大利益。
西班牙與葡萄牙,地處歐洲西陲,不是傳統歐洲强國,面積也不大。值得玩味的是,這兩個歐西“小國”,在1529年簽署了《薩拉戈薩條約》(Treaty of Zaragoza)在浩瀚的太平洋中,以摩鹿加群島爲界,劃分各自的勢力範圍。
由此可知,西方國家瓜分“第三世界”的想法,源遠流長。西葡兩個“小國”,很早就懂得坐上“餐桌”,把廣袤的太平洋,當成“菜單”處理。
西班牙名城薩拉戈薩。(圖/取自網路)
2.中國成了菜單
十六世紀的大航海時代,使得西歐國家,對於全球地理,逐漸有了清晰而完整的認識。
1776年,英國的瓦特發明蒸汽機,並且予以商業化,啓動了西方世界的“工業革命”。
工業革命帶來了大量生產,大量生產帶動了市場的需求,於是世界列强開始向世界各地進行了“殖民地化”的統治。
世界格局的變化脈絡,就是率先工業化的國家,坐上了“餐桌”,而工業化落後的國家,成了“菜單”。
很不幸,古老的中華大帝國,長年沉迷於“上國衣冠”的心態中,沒有跟上西方列强工業化的脚步,成了西方列强的大“菜單”。
一個標志性的歷史事件,就是“八國聯軍”的入侵北京。八個工業化國家,聯手霸凌了農業大國的中國。
八國聯軍中,有位於美洲的美國,亞洲的日本,與跨越歐亞大陸的沙皇俄國。這八個國家,位於哪裏,不重要;這些國家,是選舉體制,君主立憲、還是沙皇體制,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都是“工業化”的國家。
起源於歐洲的“列强”,有一個“傳統文化”,就是會形成群體,大夥坐上“餐桌”,彼此協調,如何瓜分“菜單”國家。
中國就被瓜分為各國的勢力範圍。北滿歸俄國,南滿歸日本,山東歸德國,上海各有租界,廣西歸法國,英國拿了香港,覬覦西藏。英國如果拿了西藏,就可以與印度連結。
美國來的晚,很懊惱,於是提出了“門戶開放,利益均沾”的政策。美國要求列强,不可將中國大菜單“吃乾抹盡”。要門戶開放,大家共享,免得造成列强的内鬥。
清末民初的著名學者梁啓超就感嘆説:“一部近代世界史,就是一部西方列强的霸權史。”
3.新八國聯軍
歷史往前推移,基本架構其實不變。1900年的“八國聯軍”,到今天改頭換面,成為 G7 (七大工業國),包含了美國、德國、日本、英國、法國、義大利、加拿大。
有一陣子,俄羅斯加入其中,稱爲G8。俄羅斯與美國的矛盾很深,後來被美國除名,G8又成了G7。
簡單來説,我把G7 稱爲“新八國聯軍”。“新八國聯軍”坐上餐桌, 其他國家,是他們的“菜單”。
“新八國聯軍”一方面掌控了世界形勢,分派世界資源,如同世界警察。另一方面,努力壓制新興勢力的崛起。
4.中國要上餐桌點菜單?
自1900年《八國聯軍》侵入北京,一直到今天,這125年來,世界格局的最大變化,就是中國的崛起。
在國際舞臺上,一個國家是否具有發言權與影響力,主要是看這個國家,在“工業化”與“科技化”方面,是否擁有競爭優勢。
中國大陸經過幾十年的努力,從“站起來”,到“強起來”,再到“富起來”,現在已經成爲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世界製造業第一大國,進出口貿易第一大國。
中國已經在國家 “工業化” 與 “科技化” 方面,具有強大的競爭優勢。
若依西方列强的傳統思維,中國完全有資格坐上“餐桌”,與“新八國聯軍”共享“菜單”。
不過,“新八國聯軍”似乎一直無法接受,讓中國坐上餐桌。我想,原因有幾點:
第一,中國當年是被分享的“菜單”,菜單竟然可以坐上餐桌,老食客們難以接受。
第二,“新八國聯軍”雖然嘴上不説,實際上多有種族主義與基督教主義情結。中國的種族與宗教並非同類,自然受到排斥。
第三,中國沒有要坐上餐桌,瓜分世界勢力範圍的“列强思維”。中國的思維,是“扶弱濟貧,世界大同”。因此,中國更有興趣發展《金磚國家組織》,或是《上海合作組織》。
所以,目前的世界局勢,是處於“大爭之世”。一方面,“新八國聯軍”仍處心積慮要聯手打壓中國,以維護他們的世界霸權。另一方面,是中國在另闢蹊徑,也許有一天,過去的《菜單》國家,力量變強大了,會聯手把“新八國聯軍”趕下餐桌。
5.一個新提議
2021年10月11日,美國《國家利益雜志》上,刊出大衛派恩(David Pyne)的一篇文章。文章論點,是美國應邀請中國,成爲“餐桌”上的一員。
他建議,中國控管的“勢力範圍”,應包含朝鮮、巴基斯坦、阿富汗、東南亞國協國家(ASEAN)、以及若干非洲國家等等。
文章建議,原東歐共產國家,包含烏克蘭,應歸屬於俄羅斯的勢力範圍。
如果他的建議,得到美國與北約國家的認可,也就不會有 2022 年的俄烏戰爭了。
派恩的論點,各大國,包含中國,重新議定勢力範圍,和平共存,避免戰爭。這論點,確實反映了西方列强的一貫思維。
5.結論
布林肯的“餐桌”與“菜單”理論,簡單扼要的説明了“新八國聯軍”的基本思維。
習近平認爲,這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個大變局的實際含義,就是“餐桌”與“菜單”的關係,正發生變化,也正面臨考驗。
中國已不再是“菜單”,而且應該會坐上“餐桌”,甚至是另設“餐桌”。
那麼,我們要問,台灣的未來呢?
很明顯,台灣絕不可能坐上餐桌,台灣命中注定,只能是菜單。
台灣會歸屬於美國,日本,還是中國?
著名的投資專家吉姆.羅傑斯(Jim Rogers,如上圖),對於這個問題,提出了他的看法如下:
“中國會不會統一台灣?你看看地圖就知道答案了。我自己不希望這事太快發生,但是這只是個時間問題。”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薛中鼎,大學讀理科,有比較嚴格的邏輯訓練,後來在政大讀企管碩士,美國讀管理科學博士。
大約有北方遊牧民族的基因,所以換了些不同的工作領域,在美國、北京與台灣都生活多年。雖然“遊牧”四方, 對於中國文學與歷史,尤其是文學與歷史的關聯性,以及歷史變遷的邏輯性,一直有濃厚的興趣。喜歡嘗試著以百年後歷史學家的角度,來分析探討當下的現象與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