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瑞芳區的猴硐,近年以貓村聞名,但這裡同時也是,臺灣過去重要煤礦產地之一,今年日本全國煤礦博物館研討會,首次在臺灣舉辦,與會學者認為,猴硐是亞洲保存相對完整的煤礦聚落,希望各界重視這樣的文化資產。 走進新北市瑞芳區的瑞三本鑛礦坑,老礦工拿起十字鎬,示範當年的礦場員工,是如何藉由敲擊聲,判斷岩盤是否穩固。 猴硐礦工文史館導覽志工 毛振飛:「這個坑每天產一千多噸的煤,它同時下坑的工人,將近有一千多個工人,在坑裡面工作。」 猴硐是臺灣少數,還留存許多煤礦產業歷史遺跡的地區,今年日本全國煤礦博物館研討會,首次在臺灣舉辦,猴硐礦工文史館是他們的參訪重點之一。 新北市礦業退休人員交流協會理事長 周朝南:「上面這張圖,是瑞三煤礦的整個圖,我們從這裡開始,最遠到十分瀑布去,這個全長大概6公里。」 猴硐礦工文史館成立於2019年,幾位老礦工自費向瑞三礦業承租場地,免費為大眾進行導覽解說,學者指出,像這樣的博物館,在日本甚至亞洲都非常稀有。 上智大學教授 中澤秀雄:「讓活歷史得以保存,這在日本已經非常少見,也就是靠礦工自己努力,公開展示自身歷史的場所,這在日本已經找不到了。」 然而近期瑞三礦業表示,今年6月底租約到期後將不再續租,老礦工們十分擔憂文史館的未來。 新北市礦業退休人員交流協會理事長 周朝南:「文史館對臺灣,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館舍,雖然是很小,但是對臺灣是非常重要的,說起來 這麼重要的歷史故事,怎麼可以讓它消失掉。」 文化部正與各部會研議,如何提供協助,目前還沒有具體的結果,煤礦產業是臺灣經濟發展史,勞動史重要的一環,相關文化資產的保存,需要各界持續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