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小林村 士林官邸 流星雨

看懂民調》假民調意圖使人不當選?賴祥蔚:透明化加上抽查可解決

聚傳媒/ 2024.02.01 17:27

看懂民調》假民調意圖使人不當選?賴祥蔚:透明化加上抽查可解決

看懂民調》假民調意圖使人不當選?賴祥蔚:透明化加上抽查可解決

【宋思彤報導】民調在 2024 總統大選中,多次成為討論焦點,從民調資訊的透明公開、加權樣本底冊的抉擇,到民調亂象的解決方法,都是眾人關心之事。賴祥蔚指出,要解決民調亂象必須從媒體、政府、閱聽人「三管齊下」。

賴清德確認當選總統後,2024 總統大選可說是塵埃落定,亦記錄下了歷史新頁。尤其在民調學理上,更是擁有許多討論熱度。全民瘋統計的現象在去年 11 月,可說是風靡一時。

回顧總統選舉過程中,諸多與民調相關的政治事件,令讀者最有印象的莫過於 11 月藍白合的「統計誤差」爭議,甚至產生了「全民瘋統計」的社會現象;此外,屢次備受矚目的「內參民調」,也成為了選戰後期的焦點。

「看懂民調」專欄特別與 Podcast 節目《愛x 嘴x 長知識》合作,摘錄傳播學者賴祥蔚教授的專訪內容,本文將以「民調方法論與亂象解讀」作為主軸,持續透過學者解析,帶領讀者進行深入的討論。

市話、手機方法論

隨著市話使用人口減少、手機覆蓋率高,近年來學界、民間也產生了「改用手機作為抽樣」的聲音,這次選舉的民調攻防戰中,也出現了類似的觀點。

「很多人的家裡根本沒有市話,或者根本就不接,甚至很難接觸到年輕人」,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系教授賴祥蔚點出大多數民眾的隱憂。

賴祥蔚指出,民調要準確的前提是必須「隨機抽樣」,意即每一個選民都有機會被抽中。有鑑於此,後來就有發展出以手機為底冊進行的民調抽樣。一路發展至今,現在的主流方法,是作一部份市話、一部份手機,再將兩者的結果相加。

「但這種主流做法其實是錯的。」賴祥蔚引用洪永泰教授的研究指出,做民調時必須把調查對象分為:只接市話者、只接手機者、兩者皆有者,這三種人獨立進行抽樣。現今只分為兩種的做法,會造成「重複調查」,造成結果上的不精確。

不過,三底冊的可行性與實際成效,仍有待討論。

賴祥蔚說明,以往坊間做市話民調,都是用中華電信的電話簿進行抽樣,但要如何知道這群人誰有手機、誰沒有手機?這在難度、成本上來講都相當高。

此外,在這次的選舉中,街頭民調也成為了討論焦點。有網紅走訪全台各縣市,透過親自詢問蒐集支持度數據,但結果卻與投票數大相徑庭。

「在民調學理中,隨機抽樣跟隨便抽樣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賴祥蔚解釋,走上街頭是看到人就問,但遇到的人群不一定跟選民結構完全相同,因此「街頭民調是趣味性比較高,如果準是運氣好,但不準確也是應該的」。

加權困難與透明公開

民調調查的過程中,除了要隨機抽樣外,在蒐集到齊全的樣本數後,還必須在年齡、性別、學歷、居住地區等變項進行調整,這就是所謂的「加權」。

「以市話比較難接觸到年輕人為例」,賴祥蔚解釋,如果年輕人佔總人口的 3 成,但在民調的抽樣結果中只佔 1 成,「最簡單的講法,會直接把年輕人的支持度乘以 3,就是所謂的加權」;並同時在其他變項中反覆加權調整,在性別、收入、居住、年齡比例都符合全台灣人口的結構,「這就是所謂的反覆加權」。

不過,加權真的萬無一失嗎?

在許多選舉前例都能發現,因為數字反覆加權,導致民調數字失真的狀況。舉例來說,若這 1 成被調查的年輕人都恰好是「少數意見」,結果卻被放大 3 倍來代表全體的年輕人口,支持度就很有可能遭到扭曲放大,造成民調結果的不精確。

賴祥蔚建議,各家民調公司都要儘量公開加權公式,除了提供社會各界檢驗之外,也能藉此以召公信。透過公開加權公式、並在每次民調結果公布後反覆進行調整,「人家就會相信你是認真做的。」

除了加權方式透明化外,賴祥蔚也指出,一份標準的民調,其實有許多的「基本資訊」是應該要揭露的。

「最基本的,當然就是誰出錢的、誰執行的」,賴祥蔚表示,這牽涉到這一份民調的可信度,也可以回頭檢視這個民調機構,過去所發布的數據是否準確。

「此外,調查抽樣的方法、時間,甚至問卷的題目都應該公開,因為有時候題目的設計會引導結果」,賴祥蔚以詢問賴清德支持度為例,不同的題目陳述可能會導致選民選出不同的答案,例如:「民進黨近年執政深得人心,請問你是否支持賴清德?」或是「民進黨執政以來弊案重重,請問你是否支持賴清德?」

只要在問句的前面加入一些「前提」,得到的結果可能就會大不相同,這也就是題目內容必須完整公開的必要性。賴祥蔚表示,其實詳細的公布細節,在《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第 53 條都有記載,「但目前多數業者都沒有真正完全落實」。

新聞媒體、貨比三家、政府介入

除了透過法律制定、民調機構自律雙管齊下,民眾還可以透過什麼方式,增加民調識讀的基礎功?

「其實能夠在第一層把關的,就是新聞媒體」,賴祥蔚說明,記者必須在報導中載明這些基本的資訊,才能夠讓民調經得起檢驗。但現在有些學校的新聞科系,並沒有教民調或傳播統計,導致記者出了業界後,不一定看得懂這些民調資訊。

賴祥蔚指出,民眾在參考民調數據時,也應該盡量「貨比三家」,或許有些民調會產生機構效應(意即某些機構做出來的數據,可能會比較偏向某個黨派),「那我們就試著找兩、三個老牌有名的機構來看、相互比較,就不會差太遠。」

此外,公權力也要適度介入。賴祥蔚認為,在《選罷法》中有「意圖使人不當選」的罪名,中選會必須防堵這類選舉操作的可能性。他建議,民調業者與學者共同成立協會,並授權公權力對民調執行方式,進行適度的抽查,「例如民調抽樣過程的錄音檔,這些必要的證據抽檢,相信業者就不敢隨便做」。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