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蔡詩萍》繼續暴擊吧,把現實迷障打出更多洞!讀耿一偉的《哲學小分隊•暴擊藝術世界45問》

聚傳媒/ 2024.01.28 14:00

蔡詩萍》繼續暴擊吧,把現實迷障打出更多洞!讀耿一偉的《哲學小分隊•暴擊藝術世界45問》

蔡詩萍》繼續暴擊吧,把現實迷障打出更多洞!讀耿一偉的《哲學小分隊•暴擊藝術世界45問》

   【聚傳媒蔡詩萍專欄】認識耿一偉也好久了。但由於彼此關切的重心畢竟有別,於是他我之間的交往,僅止於一般般,不過我心頭的印象,他一直是優質的文化人。

    而且似乎一如其名姓,他評論文化議題的那把尺,「耿」介如「一尾(偉)」活龍呢!

    多年來,我常常看到他的身影,在藝術,在文化,等等議題裡,發聲如俠客,傳道如苦行僧。

    沒想到這樣有一段距離的認識與交情,卻在我進入公部門文化局工作後,突然拉近很多。雖然也沒拉近到很親密,但至少拉近到,他接連送了我兩本他的新書,《閱讀在靈光消逝的年代裡》、《哲學小分隊•暴擊藝術世界的45問》。

    他會送我書,可能是基於禮貌,(彼此皆秀才人情吧!)也可能是真知道我愛閱讀,而且讀完後總會寫點心得。

    我是很認真的讀完《哲學小分隊•暴擊藝術世界的45問》。至於另外一本,抱歉了,一偉兄,手頭上書太多,事太雜,還沒時間看。

    小品,或小專欄,是副刊文學的精粹,移植到雜誌上往往亦是吸睛亮點。

    我自己年輕時應邀在副刊、雜誌上寫專欄,好幾本早期著作便是這樣成型的,像《三十男人手記》在《聯合文學》上發表,《你給我天堂 也給我地獄》是「人間副刊」上的專欄。我負責《聯合晚報》的藝文版面時,亦邀約過不少作者,寫專欄。

    短小精練,觀點新穎,論述不落俗套,行文有個人丰采,大概是我個人認為迷人之小專欄必備的特色。

    讀一偉的《哲學小分隊•暴擊藝術世界的45問》,一讀便入迷,連著幾天,每天讀幾篇,有時還不止讀幾篇,很快便讀完了。

    但有趣的是,其中好些篇,我還不止讀一遍,理由是很有啟發性,讓我總覺得非要再回頭去咀嚼,反芻一下不可!例如,〈文化就是阿嬤〉,兼具知性論述與感性幽默,發人深省。

    這證明了,至少在我這位閱讀者的心目中,這本小書的確是很令人著迷的。誠如書名,每篇短文,都啟發出哲學式的思索「 why」。

藝術之所以為藝術,難道不就在「why」這個質疑上嗎?

    其實,一偉兄在每篇短文裡,流露出的關懷,已不止是一個藝術研究者的胸懷,而更是一個文化人的普遍關懷,一個知識份子的普遍情懷了。只是,一偉盡量把他的關懷,放在當代藝術的領域內,以凸顯他自己的專業背景,以及興趣所在,但他流露的情懷,卻絕對不止於此!

    這是這本小書之所以好看,亦值得推薦給其他領域之讀者的原因。我們以哲學式的提問,關心藝術創作時,何嘗不也是在「以大哉問」的形式,關懷當代社會在人工智慧、虛擬當道、民粹橫行、假新聞流竄、族群仇恨值加深,等等越發迷亂的世界裡,去思索「藝術」如何實踐生命的意義,真理的存在,乃至於愛的價值等基本課題。

    一本小書,之所以精彩,在作者的識見(一偉的專業造詣,豐富了這本小書),在作者的文筆(一偉的文字流暢,不時幽默不時辛辣),在作者的誠意(一偉始終不改其志的關心當代藝術與文化),在作者的多聞(一偉提供了許多書單,不少都勾起我閱讀的好奇)。

    謝謝一偉,這本書雖輕薄短小,但作者的文化視野,以及思慮觸及點的深沈與廣袤,則一點也不輕薄短小!

謝謝一偉,承續了知性散文一貫的風格,扮演了文化人以理念,以筆耕,持續涉入這塊土地能否更為美好的夢想!

    讓我們一起努力,把現實迷障,打出更多洞!

 

作者為知名作家、台北市文化局長

照片來源:作者提供。

●專欄文章,不代表J-Media 聚傳媒立場。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