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仁勳 00919 博愛座

走進孩子的心聽懂孩子的話 慈大附小家長讀書會

慈善新聞網/ 2024.01.19 08:48

隋老師以《教養大震撼》此書作為引子,藉由讀書會帶領家長深入孩子的心。

  「我是個合格的家長嗎?」「孩子有交友困擾,我要怎麼幫助他?」「孩子到底在想什麼?為什麼事情都不跟我說...」為了陪著家長一同看見自己在教養孩子上的焦慮和期待,找到與孩子間最有效的溝通方法,慈大附小於學期中為家長們辦理四場讀書會,特別邀約慈濟大學隋彧彬老師以《教養大震撼》這本書作為引子,帶領家長深入孩子的心,讓家長彼此分享親子溝通上遇到的困境,了解到當家長無法看見、放下自己的焦慮和期待時,就很難真實地走進孩子的心、唯有聽懂孩子的話才能陪著孩子一同面對、一起成長。

親師相見歡,家長分享自己參加讀書會的因緣時,也拉近彼此間的距離。

  隨著網路、媒體資訊的爆炸,家長雖然能輕易學習教養技巧,但同時也伴隨著深層的焦慮,擔心自己能否成為好父母、擔心自己無法勝任照顧者的工作、害怕孩子輸在起跑點等,其中最擔心的就是「不懂孩子的心」。

讀書會固定在周四晚上舉辦,即使下班較晚,家長仍不放棄每次參加的機會。

  在四場讀書會中,隋老師首先以自己為例,分享為人父母深藏在心底的擔心害怕--怕被孩子瞧不起、被孩子視為不夠好、差勁的人等,自己如何走過這一段歷程,最後透過「生態系統觀」,讓家長了解到小時候的經歷是影響自己教育孩子的重要因素,在陪伴孩子長大的過程中,跟孩子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樂,自己如何面對人生中的大小事,讓孩子真切看見父母親完整的生命面貌,也教導孩子如何跟自己的內在往來,這比教育孩子考第一名還重要,因為人終其一生都需要能陪伴自己、跟自己的感受在一起,才足以面對人生大大小小的挫折。

不同年齡孩子對於壓力有不同反應,家長要能事先了解,才能讀懂孩子的心。

  隋彧彬老師引領照顧者進入孩子的世界,提醒家長們要釋放自己、找到平衡點,孩子並非家長的成績單,試著放下自己的焦慮和期待,讓每位照顧者都能夠在照顧孩子的同時,活出更輕鬆、自在的生活,只要我們能先照顧好自己、足夠穩定,孩子就會穩定快樂成長。

隋老師提醒爸媽「所有的放手都來自於手把手!全自動都先來自於全手動」。

  「做個好爸媽」是天下父母共同的自我期許,但「如何成為好爸媽」卻是全世界父母共通的難題。經過三場讀書會的分享與看見,在最後一場讀書會中,隋老師提醒現場爸媽:有效的溝通是任何關係中的關鍵元素,尤其是在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係。

短暫休息時間,家長把握與老師談心機會提問。

  隋彧彬老師也分享與孩子談心的五個小撇步「不刻意、要具體、有信用、簡單扼要、尊重孩子的看法」,特別是「具體跟尊重」,具體明確是溝通的不二法則,尤其在親子關係裡,「清楚、不抽象地」說出自己的期待與要求讓孩子知道,孩子才會瞭解我們真正的要求,同時孩子也會學習如何表達自己的需要。

讀懂孩子的心從小小孩開始,家長帶著小貝比一起參加讀書會。

  我們總是希望孩子在學習某些事、養成習慣的路上能夠很快速順利,然而隋老師提醒各位照顧者「所有的放手都來自於手把手!全自動都先來自於全手動。」孩子學習任何事之前,父母都得先陪著孩子一起開始、一起練習,最後才能放手。唯有「尊重」孩子,放下父母的身段,站在孩子的立場、從孩子的世界看出去,才能真正走進孩子的心、聽懂孩子的話。

家長是孩子的模,期末特別頒發結緣品鼓勵四場讀書會全勤的家長。_0

撰文/藍阡筑;攝影/慈大附中國小部提供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