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訊息服務20231230 13:28:27)雲林縣的農畜產品產值是台灣最高的地區。近年來,不僅推出一鄉一特色的「雲林良品」品牌,更結合科技農業以及融入文化創意的概念,期待能行銷國際。善盡大學社會責任且致力推動永續發展的南華大學,於日前協助雲林縣政府舉辦「雲林國際慢食協會籌備處成立暨慢食工作坊」,正式啟動雲林國際慢食社群。
台灣近年已將「慢食(Slow Food)」象徵為提倡「優質、乾淨、公平」的飲食,鼓勵小農生產「無毒、有機」的農產品,並宣導消費者選擇「低碳」的環保飲食,實踐具有ESG(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公司治理)概念的永續生活。
南華大學校長林聰明表示,學校多年來致力推動永續發展,並大力協助地方發展特色,此次特別協助雲林縣生機廚房帶領超過20位推動慢食的業者,加入義大利國際慢食組織,相信將能讓雲林縣的農業及觀光旅遊成為典範,並躍上國際健康新農業的舞台。
雲林縣副縣長謝淑亞指出,台灣慢食除了台東、花蓮、台北之外,台灣西部更能成為發展慢食的重要據點,感謝來自雲林地區多位重視慢食理念的重要貴賓蒞臨參與,未來縣政府將全力配合地方推動「地球市集 (Earth Market) 」及「品味方舟 (Ark of Taste) 」之系列活動,讓雲林能夠成為教育消費者及培養年輕慢食推動者的重要角色,也期待能發揮雲林的智慧農業及創意行銷通路,讓雲林的夥伴可以前往義大利及世界各國,推廣優質的農畜產品。
此次活動特別邀請台灣慢食協會理事長葉國憲、義大利國際慢食總部台灣聯絡人許宮璉、南華大學自然生物科技學系教授葉月嬌與生機廚房創辦人張淑芬擔任工作坊講師,暢談未來推動雲林慢食的目標。
許宮璉表示,未來除了可以保護消失的物種之外,鼓勵青年一起轉動地方組織發展,學習國內台東慢食節的經驗,和菲律賓及泰國清邁在慢食旅遊及地球市集的經驗,期待雲林慢食社群可以成為更大的網絡。葉國憲也針對慢食運動結合ESG,推動飲食多樣性,讓慢食成為下一個護國神山。南華大學USR計畫主持人林俊宏教授,也期待雲林國際慢食協會能結合台灣慢城聯盟,讓『慢』運動得以在台灣發揚光大。
參與本次工作坊的學員眾多,雲林麥寮月光下友善農場負責人郭慧蟬分享自己在麥寮地區復耕原生種『小麥』的經驗,並期待串聯農場工作者推出品牌,建立消費者的信心。心菊農產行負責人陳麒淵則分享自己從高職餐飲科離開教職回到家鄉經 營起家族擅長製作的『老菜脯』生意,並提出結合慢食理念可以讓民眾了解傳統飲食文化,如果教導越來越多消費者能夠養成選擇當地、當季食物的消費習慣,就是實踐慢食的第一步。
策畫本次工作坊活動的葉月嬌表示,過去十年南華大學執行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計畫,不僅將慢食理念從義大利帶回台灣,也協助台灣的大林鎮和竹田鄉成為國際慢城。「慢」的理念就是「永續」的精神,全球有超過120個國家正在串聯慢運動,對抗正在消失的物種及保護傳統飲食文化,此次協助雲林縣成立國際級『慢食社群』,就是要擔負保護傳統飲食的重要任務,從「品評教育」開始,讓消費者和生產者共同實踐永續低碳的社會責任,活化雲林地區的慢食旅遊,共創地方的觀光利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