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張文帝洋樓獲公共工程金質獎優等肯定

台灣好報/ 2023.12.27 16:52
▲張文帝洋樓獲公共工程金質獎殊榮,金門縣文化局局長呂坤和代表領獎。

【記者 洪美滿/金門 報導】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昨日辦理第23屆公共工程金質獎頒獎典禮,金門縣歷史建築沙美張文帝洋樓修繕獲得優等獎殊榮,洽辦機關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由副局長粘振裕代表領獎,主辦機關由金門縣文化局由呂坤和局長代表領獎,至於規劃設計、監造、施工單位分別由謝明修、程俊強及金門縣文化獎得主沈富春代表領獎。

呂坤和局長指出,「金門縣歷史建築沙美張文帝洋樓修繕暨活化工程」獲「第23屆公共工程金質獎」,為本縣第一棟文資修復獲此殊榮,代表中央對本縣文資修復品質給予極大肯定。工程於107年完成規劃設計,在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與金門縣政府攜手推動下,於108年啟動修復工程,在文化獎得主沈富春匠師帶領的團隊,歷經三年修復,終於111年修復竣工,並於112年申請金質獎,委員於10月3日來金實地審查。

文化局指出,本次工程有兩大創舉,首先改用評選方式擇出優良廠商,其次,工程期間,在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支持下,辦理多次匠藝推廣活動,也是本縣第一次將冰冷的修復工程走入民眾與學童生活中,獲得極大好評。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因考量金門文化資產數量不少,呂坤和局長希望文資局在金門有個辦事處,所以規劃前說服文資局,由他們出資修建使用。108年9月9日文資局與縣府簽約,將該洋樓設立文化部文化資產局金門辦事處,和縣府攜手保存金門珍貴文化資產,並同意全額出資修復。後隨著中央政策轉變,於今年初將修復完成的洋樓委由金門縣文化局接管,目前借給金沙鎮圖書館,未來將作為文化資產人才培訓基地。

由於陳福海縣長要求,古蹟歷建不僅要重視修復品質,更重視修復完成後活化效益,故本縣積極辦理多場活動,如攝影活動、傳統表演藝術傀儡戲推廣、金門傳習,並於洋樓內辦理各式文化資產相關展示,如糊紙工藝展、大木結構展等,一樓現也成為民眾讀書空間,更有多位民眾表示於洋樓內讀書特感溫馨,希望圖書館能永遠進駐洋樓,在一系列推動下,使洋樓活化成功,大受民眾好評。

張文帝,清光緒23年生,卒於民國76年,父親張珪祥,清光緒26年赴南洋發展,於民國5年將張文帝兄弟帶往馬來西亞,其後父子齊心協力,創立「怡發」、「瑞祥」等商號,經營錫礦業、碾米廠與巴士運輸業、油泵業等產業,隨後經商成功,因而致富。

民國22年張文帝返金,欲蓋洋樓給父母返鄉養老,於沙美後街購地,親自監工、選材,歷經兩年完工,為讓父母親在老家能頤養天年,在整體結構、材料,到細部裝飾都十分考究。民國24年洋樓落成後,因時局動盪不安,張文帝返回僑居地,其父母也未回到金門居住。

民國26年日軍攻佔金門,洋樓因握有制高點設置為指揮所,以便遠眺附近聚落及外海,為非常重要之軍事據點。民國34年,日軍戰敗投降後,撤離金門,然而隨兩岸情勢緊張,張文帝家族僅短暫返金幾次,並未實際住在洋樓裡,洋樓由張文帝宗親居住,直至民國41年,國軍進駐洋樓,宗親方遷離洋樓。國軍進駐後,為確保鼠疫的防治成功,民國45年撥出獨立一房間,設立鼠疫防治處,以有效監視鼠疫疫情。民國47至78年間,亦做為沙美憲兵隊駐地。

民國81年金門戰地政務解除後,部隊撤離,洋樓又借給張氏宗親暫時居住。民國87年張文帝女兒張惠英委由沙美基督長老教會代管。民國105年張惠英有意將洋樓捐贈予金門縣,後經大地吳友鏗協助,完成洋樓捐贈手續,陳福海縣長還親自赴南洋表達感謝,是金門第一位有意捐贈房產給公部門的華僑,也是第二位完成捐贈者(第一位捐贈者是大地吳心泉宅的吳友鏗兄弟),金門縣政府為感謝張惠英女士無私奉獻,遂於民國108年委由金門縣文化獎得主沈富春匠師進行修復及再利用工程,於民國111年修復竣工。(金門縣文化局提供)

新聞圖片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