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00929 告五人演唱會 妙天

天下不平/為何世界會走向「分裂」?挑戰與多重解決之道(蔡鎤銘)

獨家報導/獨家報導 2023.12.19 09:59
圖/獨家報導編輯部製圖

獨家報導 蔡鎤銘/評論

全球「分裂」現象的出現並非僅由美中經濟地位的變遷所致。除了經濟層面的對立,政治意識形態、科技安全、文化價值觀等多重因素也深刻影響了世界的分裂趨勢。美中之間的尖銳對立僅是「分裂」的冰山一角,全球政治與經濟的多層次複雜性值得更深入的探討。

在過去十年,不僅美中之間的貿易戰是一大焦點,還有各國在數位轉型、人工智慧發展等科技領域的競爭,這些領域的競爭也影響著全球權力格局。科技安全問題不僅涉及國家安全,更深層次地觸及到對數據隱私、人權保護和民主價值的擔憂。這些問題的處理方式將直接影響未來全球的政治格局和國際關係。

在過去,美國對中國經濟崛起的樂觀預期表現出一種「經濟決定論」,即經濟增長必然帶來政治制度變革的信念。然而,這種預期未能成真,中國經濟崛起未必伴隨著民主進程,這使得「經濟決定論」逐漸被質疑。實際上,中國在國際舞台上展示出更積極的姿態,包括在南海、東海等地的軍事行動,以及在太空和網路領域的強化活動,這導致了國際社會對中國的擔憂和反思。

在此背景下,歐巴馬政府選擇放棄以往的「參與政策」,轉而採取更強硬的「遏制政策」。這種轉變不僅是對中國的回應,更反映了全球政治格局的變化。川普政府進一步深化了這種立場轉變,對中國的強硬態度不僅在經濟領域表現,同時也影響了與歐洲等盟友的關係。這種政策轉變導致西方盟友間出現了分歧和裂痕,對全球合作和穩定造成了挑戰。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單方面的政策轉變並不能解決當前的全球問題,更不能遏止「分裂」趨勢的擴大。對於全球治理和國際關係而言,更需要的是更具建設性的對話和多邊合作,以及更全面的政策制訂,以應對全球面臨的挑戰,包括經濟不平等、科技安全、氣候變化等複雜問題。

中國內部的權力集中與不穩定因素之間的矛盾日益凸顯。雖然習近平的多重任期延續了中國的領導穩定性,但國內各種不穩定因素正在對中國產生挑戰。香港的示威活動和白紙運動彰顯了對政治和民主的渴望,這與北京政府的控制權之間產生了衝突。同時,經濟問題如房地產價格飆升和年輕人高失業率等也嚴重影響著社會穩定。這些內部挑戰使得中國在維持領導權的同時,必須面對如何處理內部的種種矛盾,以確保國家的長期穩定和繁榮。

新興國家在全球格局中採取觀望態度的決策反映了世界的多極化趨勢。這些國家選擇不與西方或中俄兩大陣營全面結盟,更願意獨立制訂政策,展現了對國際事務的更積極參與。這種多極化的態勢使得全球格局更為複雜,並提醒著世界各國不僅應尋求既有利於自身利益又能維持國際穩定的政策路徑,同時也需要加強多邊合作與對話,以解決全球性挑戰,包括氣候變化、疫情爆發、貧富差距等問題。因此,新興國家的政策取向將對未來全球合作和穩定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全球「分裂」現象的背後,經濟增長並非消解所有問題的關鍵。雖然全球經濟持續繁榮,但貧富差距的擴大和失業率上升等問題依然困擾著許多國家。這些問題不僅影響了社會的穩定性,還激發了民眾對現行體制的不滿情緒。經濟繁榮並非單一的解決方案,面對政治、社會、經濟多層次問題的同時,我們需要更具前瞻性和多元化的措施。

這種多重性質的「分裂」趨勢也凸顯出解決方案的複雜性。單方面的政策轉變或簡單的經濟發展無法應對全球各地不同層面的問題。必須採取多面向的方法,結合經濟、社會、環境等因素,透過多邊合作和對話,才能有效地解決當前全球面臨的種種挑戰。

未來,促進全球合作與穩定的關鍵在於建立更加包容性和可持續性的發展模式。除了經濟增長外,還需重視社會公平、民主價值、永續發展和全球治理。僅有通過跨國合作和多邊對話,共同致力於解決全球性問題,才能克服「分裂」趨勢,實現更穩定、更公正的未來。這需要各國政府、國際組織和民間社會共同努力,為全球合作打下更加堅實的基礎。

(作者為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兼任教授)


更多《獨家報導》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