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特管法》幹細胞治療助受損關節修復 免置換人工關節

NOW健康/ 2023.12.01 09:03
新聞圖片

【NOW健康 楊芷晴/台北報導】人在步入中年後,可能會有不同程度的關節炎問題,隨著年紀愈大,罹患退化性關節炎的機率也提高,然而現階段常見的治療方式,無論是玻尿酸注射、或施打血小板PRP等,效果會因人而異且有使用年限,目前最新的治療方式,是能讓膝蓋的軟骨細胞「再生」,逆轉受損軟骨,重拾年輕時的膝蓋活力,避免走上置換人工膝關節一途。


退化性關節炎年輕化 及早治療可免置換人工關節


根據衛福部統計,台灣人膝關節退化的盛行率為15%,全台約有350萬人飽受膝關節疼痛之苦,相當於每6.5人中就有1人有膝關節退化的問題,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骨科主任暨微創中心主任釋高上醫師表示,65歲以上逾3成有退化性關節炎,其中女性因受更年期荷爾蒙變化影響,以及BMI值超過24、體重過重者,工作需搬重物、長期久站或久坐,都容易造成膝關節磨損;另外,運動傷害如深蹲、跑步姿勢不正確,造成急性損傷卻不以為意,恐造成關節漸進式的累積傷害,臨床上發現,退化性關節炎也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


一般來說,退化性關節炎從X光片來看可分為4期,通常1、2期軟骨有輕微磨損,關節未變形;第3期軟骨磨損明顯、骨刺可見,關節明顯變窄、呈現O型腿型態;第4期最嚴重,軟骨磨穿、關節硬骨也變形。在症狀表現上,早期從偶爾關節壓痛、腫脹、僵硬,關節活動度卡卡,一直到關節開始變形,隨著病程逐漸演進,前期可能在負重、上下樓梯或蹲下去時會感到疼痛,若是進展到晚期,休息時也會出現疼痛。


釋高上醫師指出,早期退化性關節炎的治療是多休息、服用消炎止痛及抗發炎藥物,若成效不佳,建議採取注射類固醇或玻尿酸,或是進一步選擇高濃度血小板PRP、羊膜生長因子等治療方式,若無法獲得改善,就必須採用手術治療,如:關節鏡的清創或關節矯正治療,被迫走到最後一步則是裝半膝人工關節或微創的全膝人工關節。不過,這並非治療必經的程序,若能早期進行積極的介入,就能避免退化性關節炎持續惡化,也無須置換人工關節。


衛福部核准《特管辦法》幹細胞治療 恢復受損關節


現今醫療最新技術、又能在早期介入的有效治療退化性關節炎,莫過於幹細胞治療,目前衛福部通過的《特管辦法》已核准自體幹細胞用於早期退化性關節炎治療。


釋高上醫師進一步說明,幹細胞是一種有再生和分化潛力的細胞,富含於人體的脂肪組織,僅須從身體取出約花生米粒大小的脂肪組織,萃取出幹細胞慢慢分化、複製,培養出幾千萬、甚至上億顆的幹細胞,注射回膝關節後利用幹細胞的分化能力能增進軟骨再生,分泌出的生長因子或細胞激素,還能促進局部組織的器官進行修復。


釋高上醫師曾收治1名年長男性企業家,因膝蓋無力、走路會痛,走路須拄拐杖輔行,不僅蹲下去卡卡、上下樓梯也困難,困擾不已,檢查後發現罹患1、2期的退化性關節炎,經建議後選擇接受幹細胞治療。


釋高上醫師採用關節鏡取膝關節髕骨下的脂肪幹細胞,萃取幹細胞後歷經1.5至2個月分離複製培養期,再將幹細胞注射回關節腔內,治療後1個月須避免進行劇烈運動,同時須搭配關節周邊肌肉訓練,3個月後患者已能健步如飛。通常注射1次就有長期效果,視改善程度判斷,也可於3個月後再進行補強1次。


根據國外文獻報導,治療後3個月就會看到不規則的再生軟骨,6個月軟骨的體積就會顯著增加,幹細胞治療再生後並非支撐力較弱的纖維軟骨,而是關節原始的透明軟骨,能真正承受重量,如同回復到年輕時期的關節狀態。


補充蛋白質、維持運動習慣 加強膝關節功能


要預防或延緩退化性關節,平時要多注意身體的變化,例如:關節會發出喀拉聲響、走路或上下樓梯輕微疼痛、關節偶爾腫脹疼痛,都應留意,平時避免蹲、跪姿或爬樓梯,減少膝關節的負擔,適當走路可增加肌力。


釋高上醫師提醒,幹細胞治療合併強化膝關節肌肉訓練是逆轉關鍵,除了可多補充蛋白質外,年長者應維持運動習慣,以免肌少症上身,包括訓練大腿股四頭肌的力量,可透過坐著時將腳伸直、腳底板盡量回勾,腳背朝向自己,輕輕上下擺動,兩腳交替進行,每天累積1000下能有效幫助增強膝關節功能。


更多NOW健康報導
▸手術清鼻息肉暢通鼻腔一勞永逸? 生物製劑介入防復發
▸8旬嬤主動脈瓣膜狹窄險命危 不開胸微創手術重獲新生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 醫級邦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