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仁勳 00919 博愛座

中央大學極地研究中心推動 台灣珍貴小米種子入庫北極追求永續

威傳媒/ 2024.05.22 18:30

【威傳媒記者蘇松濤報導】

  在國立中央大學極地研究中心的推動下,台灣研究團隊將於5月底前進北極,將第一批計170種珍貴台灣小米種原,送達挪威斯瓦爾巴世界種子庫(Svalbard Global Seed Vault),以維繫小米基因多樣性。這不僅是臺灣科學與外交的成就,也是國際合作與永續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在各方的努力下,台灣研究團隊將於5月底前進北極,將第一批計170種珍貴台灣小米種原,送達挪威斯瓦爾巴世界種子庫,以維繫小米基因多樣性。
在各方的努力下,台灣研究團隊將於5月底前進北極,將第一批計170種珍貴台灣小米種原,送達挪威斯瓦爾巴世界種子庫,以維繫小米基因多樣性。

  5月29日於挪威斯瓦爾巴將舉辦「台灣參與全球種子庫計畫」入庫典禮,包括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李家維執行長、農業部國家作物種原中心陳述研究員、中央大學校長周景揚、地科學院許樹坤院長、極地研究中心倪春發主任和錢樺副主任,以及台灣原住民代表等一行人將親自參與,透過歡迎儀式和演講,強調全球農業遺產的保護,以及國際合作的精神,彰顯台灣對全球種子多樣性之貢獻。

  小米為臺灣各地原住民族的重要主食,也是唯一有完整祭儀的作物。因應氣候變遷的衝擊,小米在糧食安全、營養和永續農業上佔有重要角色。小米的種原保存與復種,攸關台灣飲食文化與氣候變遷下的農業發展。本計畫搜集、整理和處理台灣小米品系種子,在確保其具備發芽活性後,送入北極全球種子庫,進行「異地安全備份」永續保存。

小米為臺灣目前唯一有完整祭儀的作物。記者會特地邀請「台東縣海端鄉崁頂部落古謠班」演出布農族的Pasibutbut(祈禱小米豐收歌),祈求此次任務圓滿順利。
小米為臺灣目前唯一有完整祭儀的作物。記者會特地邀請「台東縣海端鄉崁頂部落古謠班」演出布農族的Pasibutbut(祈禱小米豐收歌),祈求此次任務圓滿順利。

  本次任務透過李家維執行長的帶領,將農業部農試所的國家作物種原庫以及民間團體阿之寶的能量整合起來,尤其還要感謝自美國引小米種子回台的臺灣大學農藝學系郭華仁名譽教授、種原的提供者張松彬教授夫人邵芳嫻女士、第一批栽種者布農族朋友全忠和、全慈豪,以及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之努力,得以成就這樁美事!

  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有「末日種子庫」之稱,為全球農業的諾亞方舟,2008年建立於挪威斯瓦爾巴群島的斯匹次卑爾根島(Spitsbergen);截至目前為止,透過全球各國政府、研究機構和非政府組織之捐贈,已收藏450萬種植物種子的樣本。全球種子庫的運作成功,展現國際社會保護全球農作物多樣性的共同努力。

小米的種原保存與復種,攸關台灣飲食文化與氣候變遷下的農業發展。此次任務將把台灣小米送入北極全球種子庫,進行「異地安全備份」永續保存。
小米的種原保存與復種,攸關台灣飲食文化與氣候變遷下的農業發展。此次任務將把台灣小米送入北極全球種子庫,進行「異地安全備份」永續保存。

  全球種子庫位於北極圈內、有人類長住的最北邊據點,鄰近中央大學北極研究站(TaiArctic Station)僅兩公里。利用地下坑道作為儲存庫,以永久凍土的自然低溫提供天然冷凍條件,同時配備現代化冷凍設備,能承受規模6.2地震與核子武器攻擊,以確保各種情況下,種子都能安全地保存在低溫環境,並維持發芽的活性。

  小米不僅是食物來源,也是台灣文化和歷史的關鍵象徵,對於塑造「台灣認同」具重要價值與意義。台灣參與全球種子庫計畫,在於推動極地科學和農業永續性。除今年的入庫任務之外,未來也將分批入庫,總計達400多種小米,確保在自然災害、疫情、戰爭或其他全球性危機中,提供一個安全的保護場所,為人類生存開創永續美好的明天!

圖片提供:國立中央大學

(資料來源:威傳媒新聞-WinNews)

延伸閱讀:

  1. 「The 1st TATESC COMICS Global Awards」全球條漫創作大賽 繁體中文金賞作者「重花」受邀至日本領獎
  2. 第二屆KADOKAWA全球條漫創作大賽「The 2nd TATESC COMICS Global Awards」熱烈開跑!
  3. Hello Kitty、美樂蒂、酷洛米來嚕!10/5《三麗鷗大明星》Global Mall新北中和登場

新聞圖片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