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深偽禁令:南韓的成功能否成為全球範例?

銳傳媒/
30 天前

【專欄】深偽禁令:南韓的成功能否成為全球範例?

 

文/蔡鎤銘(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兼任教授)

引言

科技的飛速發展讓深度偽造(Deepfake)技術如同一把雙刃劍,其帶來的創新應用背後隱藏著諸多社會問題。從名人到普通民眾皆可能成為深偽技術的受害者,這一現象的影響範圍之廣、危害程度之深令人震驚。南韓近期通過了禁止深偽的法案,這一舉措在國際上引發廣泛關注。本文將探討南韓的經驗是否可為美國及其他國家提供借鑒。

南韓深偽禁令的背景與成效

南韓作為科技先進國家之一,面對深偽技術帶來的挑戰率先採取行動。根據CNN 2024年9月26日的報導,南韓通過了一項深偽禁令法案(South Korea deepfake bill)。此法案的通過是基於南韓國內深偽技術濫用現狀日益嚴重的背景下。例如,許多政治人物和名人成為深偽視頻的目標,這些視頻不僅損害他們的聲譽,還可能引發社會動蕩。

南韓的這一法案顯示出政府對深偽技術危害的重視程度。它不僅針對深偽色情內容,還涵蓋其他形式的深偽濫用,如虛假政治宣傳等。自法案實施以來,南韓相關部門加強了監管力度,並取得了一定成效。數據顯示,深偽內容的製作和傳播在法案生效後有所減少,公眾對於深偽技術危害的意識也得到了提高。

美國深偽問題的現狀與應對措施

[caption id="attachment_98517" align="alignnone" width="746"] 美國參議員克魯茲(Cruz)提出的《取締法案》(The Take It Down Act)要求社交媒體公司對深偽色情圖像進行監控和刪除。[/caption]

美國同樣面臨著深偽技術帶來的巨大挑戰。NBC News的一篇報導指出,泰勒絲(Taylor Swift)成為深偽技術的受害者,有深偽視頻虛假描繪她支持川普(Trump),甚至在葛萊美獎旗幟事件中也被涉及。此外,根據CNBC 2024年6月18日的報導,美國國會山莊的立法者們正在努力應對深偽人工智慧色情圖像的激增,這些圖像的目標涵蓋從名人到高中生等各類人群。

美國目前存在多個針對深偽問題的法案提案。參議員克魯茲(Cruz)提出的《取締法案》(The Take It Down Act)要求社交媒體公司對深偽色情圖像進行監控和刪除,並規定在收到受害者有效請求後48小時內移除相關內容。另一方面,參議員杜賓(Durbin)提出了一項允許非自願深偽受害者起訴相關人員的法案,但該法案因盧米斯(Lummis)參議員認為其範圍過於寬泛而被阻擋。

南韓經驗對其他國家的啓示與挑戰

南韓的深偽禁令為其他國家提供了寶貴的借鑒經驗。首先,南韓強調政府主導的全面監管模式。其他國家可以學習這種模式,建立專門負責深偽監管的機構,並賦予其足夠的權力來執行相關法律。這樣可以避免出現多頭管理、責任不清的情況。

然而,其他國家在引入南韓經驗時也面臨著各自獨特的挑戰。例如,許多國家擁有自己的科技產業,特別是在大型科技公司如谷歌(Google)、臉書(Facebook)等在全球範圍內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國家。如果採用南韓式的全面禁令,可能會對這些公司的創新活動造成限制,進而影響本國在全球科技競爭中的地位。

美國內部的不同聲音與未來方向

在美國國內,針對深偽問題存在不同的聲音。眾議員歐加修.寇蒂茲(Ocasio Cortez)領銜的《打擊明確偽造圖像和非自願編輯法案》(Disrupt Explicit Forged Images and Non - Consensual Edits Act of 2024,簡稱DEFIANCE Act)在參議院獲得一致同意通過。該法案旨在為非自願深偽色情內容的受害者提供聯邦保護,授予他們對明知故犯的製作、分發或接收此類數位偽造內容的人提起民事訴訟的權利。

然而,也有一些議員擔心這樣的法案可能會侵犯言論自由或抑制科技創新。例如,盧米斯議員就曾表達對杜賓法案範圍過於寬泛的擔憂。美國需要在保護公民權益與維護科技創新之間找到平衡點。未來,美國可能需要結合南韓經驗,根據自身情況制定更加細緻和靈活的深偽相關法律。

結語

總體而言,南韓的深偽禁令不僅為美國,也為其他國家提供了有益的參考。除了美國之外,其他面臨類似深偽技術濫用問題的國家也可以仿效南韓的做法。各國應當充分研究南韓成功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本國實際國情,制定出既能有效應對深偽技術危害,又不損害科技創新和言論自由的法律政策,以保障公民權益,促進社會穩定與和諧發展。畢竟,在全球化背景下,深偽技術的危害是跨國界的,各國攜手合作共同應對這一挑戰顯得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