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訊息服務20231115 10:35:56)臺北大學商學院全球變遷與永續科學研究中心甫完成第四年度臺灣永續投資調查,正式發布最新《2023臺灣永續投資調查》。調查發現,受總體經濟環境影響,全臺永續投資資產總額約新臺幣19.9兆元,較去年調查統計的20.3兆元減少2%。其中臺灣機構投資人所使用的永續投資方法中,依然以「負面排除法」居首,其次為「ESG整合法」,「永續主題投資法」則維持第三;「影響力投資」成長23.6倍居首,「依國際準則篩選」次之。若依資產類別區分,國外債券為主要的永續投資商品,占永續資產61%,金額約新臺幣9.9兆元;臺股次之,占永續資產17%,金額約新臺幣2.7兆元,整體趨勢與2022年度調查結果一致。
本調查由國泰金控贊助委託臺北大學全球變遷與永續科學研究團隊,根據全球永續投資聯盟(Global Sustainable Investment Alliance, GSIA)的研究方法進行問卷設計,在金管會、臺灣證券交易所及人壽保險、產物保險、投信投顧等三大同業公會、政府四大基金協助下,針對臺灣近百家主要機構投資人進行調查,共回收68份問卷,整體回覆率約65%。
2022年歷經俄烏戰爭加深全球通膨,迫使聯準會加速升息,使得熱錢不再,全球股市波動劇烈,績效不佳。此外,因國內新冠疫情爆發,保險業者2022全年防疫險理賠金額高達2,116億元,導致2022年回覆之資產總額(AUM)及永續投資金額同步減少,但即便面對眾多不利因素,臺灣整體永續投資比例仍維持增長趨勢。
進行永續投資之機構投資人比例持續上升,整體永續投資比例亦同步增加
根據2023年臺灣永續投資調查結果,已進行永續投資之機構投資人占整體回覆機構比例高達80%,臺灣整體永續投資金額比例亦首次突破40%。其中投信投顧業別,本次調查永續投資比例較前次調查提升14%,達到33%,顯示投信投顧業別對永續議題關注程度大幅提高。然而,受到總體經濟環境影響,本次調查資產總額(AUM)總計49.5兆,相較去年度調查的51.3兆減少4%;永續資產總計19.9兆,相較於去年20.3兆減少2%,整體趨勢與日本JSIF 調查結果一致。
機構投資人遵循氣候變遷倡議比例提升,並將氣候變遷管理納入投資決策流程
本次調查亦發現,機構投資人對氣候變遷相關倡議遵循比例,較前一年度有顯著增加的趨勢,當中以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CFD)為最多機構投資人自行遵循或採用的倡議,占填答的機構投資人比例達60%(38家);其次依序為碳揭露計畫(CDP) -41%(26家)、碳會計金融夥伴關係(PCAF)- 35%(22家)、科學基礎減量目標倡議(SBTi)- 33%(21家)。此外,今年於投資決策流程納入氣候變遷風險的機構投資人家數,亦較去年調查結果增加77%(13家),更有82%(55家)機構投資人透過衡量投資組合碳排放量、與被投資公司進行氣候變遷議合及投票、對化石燃料上下游之相關投資進行撤資、投資氣候變遷相關主題、投資綠色債券等上述措施應對氣候變遷風險,顯示機構投資人對於環境永續議題越來越重視。
臺灣永續投資方式仍以負面排除法為主流,影響力投資增幅最為顯著
近三年調查結果顯示,臺灣機構投資人使用之永續投資方式,皆以負面排除法為最大宗,與2020 GSIR報告中歐盟揭露數據一致,ESG整合次之。雖然近年臺灣永續投資逐漸跟上國際趨勢,但根據2020 GSIR報告,部分國家如美國、日本、加拿大及澳洲,目前主要的永續投資方式已轉為較積極的ESG整合,建議國內金融機構進行永續投資時,除了負面排除法外,亦可以考慮採用ESG整合、永續主題式投資或影響力投資等較為積極的方式進行投資。
此外,比較近兩年度永續投資方式金額變化,影響力投資金額因過去基期低的緣故,本次調查投資金額較前一年度增加2360%。值得關注的是,首次有機構投資人公開揭露影響力評估過程及監督結果,並採用國際公認的方法學評估影響力成效與管理方式。
國外債券永續投資金額較前一年度成長10%,占我國永續投資比例超過六成
調查結果顯示,國外債券永續資產金額較去年成長10%,為我國機構投資人主要持有之永續投資資產,占整體永續投資資產比例61%;臺股次之。惟礙於國際股市劇烈波動,股票型資產永續投資規模皆有較大幅度的減少,其中以臺股資產受到的衝擊最為嚴重,永續投資金額較前一年度減少37%,占整體比重亦下降8%。
全球永續投資調查報告(Global Sustainable Investment Review 2020, GSIR 2020)顯示全球永續投資持續成長,金額已達 35.3 兆美元,較前次調查成長 15%,全球永續投資金額占整體投資的比例達 35.9 %。綜合本次2023臺灣永續投資調查顯示,臺灣機構投資人仍積極朝永續發展目標邁進,與國際永續投資潮流漸趨一致。期許本調查計畫得以讓臺灣永續投資的成果在國際發聲,持續推廣並將永續投資理念深植臺灣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