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大谷翔平 徐名駒 鼎泰豐

結婚有什麼好?他揭女性婚後「3悲慘劣勢」 網泣:句句都是心聲

eNews新聞網/寧于晨 2023.10.24 17:05

現今台灣人的婚姻觀念正隨著社會進步逐步變遷,近年來,晚婚甚至不婚的現象逐漸增多,引起社會各界關注。對此,就有一名男網友以「其實也不能全怪女生不願意進入婚姻吧!」為題在Dcard發表觀點,認為女性在婚姻中的付出往往會被部分男性忽視,進而引發誤解與矛盾。因此他認為,現代女性晚婚或選擇不婚其實不能完全歸咎於女性問題,並直言:「說到底婚姻本來就不是必要的,除非家庭更優秀需要傳衣缽,不然意義在哪?」貼文一出掀起廣泛討論。

新聞圖片

▲近年來,晚婚甚至不婚的現象逐漸增多。(示意圖/123RF)

原PO感慨直言,在婚姻中,大部分女性都處於劣勢。儘管台灣的男女比約107-110:100,女性在尋找伴侶上似乎具有一定的優勢,然而,婚後的女性往往需要承擔更多的家庭責任,包括照顧孩子、做家事等,而這些負擔往往是男性的2倍以上。此外,女性還需忍受生育小孩的身體痛苦,且部分男性卻很容易忽視女性這些付出,即使女生負責做菜、打掃以及照顧小孩,男生也有可能會抱持著「我賺的錢更多,家事多做一些又何妨?」觀念,進而導致女性對婚姻產生疑慮。

 

不僅如此,原PO接著指出,有許多人遇到太雷的公婆,加上有一半的老公是豬隊友,這就促使女性在挑選伴侶時,更傾向於婚姻市場裡前段班的男生,找不到前段班的優質男才漸漸放寬標準,「等到20-40%(每人標準不一),基本上就寧願單身了」。同為男性的原PO認為,大部分男性的情緒管理能力較差,結婚根本自找麻煩,除非男生夠優秀,不然就別結了。他甚至認為婚姻本來就是不必要的,「除非家庭更優秀需要傳衣缽,不然意義在哪?給那些頂尖男去結就好,順便洗掉台灣爛基因,造福下一代」。

新聞圖片

▲原PO認為,大部分男性的情緒管理能力較差,所以結婚根本自找麻煩。(示意圖/ENews資料庫)

文章一出隨即引起部分女網友的共鳴,紛紛留言:「看到是男生發文我莫名的感動,說得很好⋯句句心聲,曾經的我也嚮往結婚,但那也只是曾經」、「不要這麼誠實 ,單身真的舒服很多」、「我前任也是,希望我要做家事、要小女人,同時希望消費AA制,我問他『你不覺得你很雙標嗎?他:『不會阿,我媽是職業婦女,下班是家庭主婦,在家也都讓我爸做主』,他媽真的超可憐,薪水比爸爸多,還要被當狗使喚,全家人都覺得很正常」、「我有美好的工作,優質的生活品質,偶爾交個男朋友,為什麼還要結婚」、「我自己進入過婚姻一次,加上我身邊朋友也有不少有離過婚的,我覺得在婚前真的很難觀察到對方是不是好隊友,轉捩點真的都是小孩出生後,遇到好隊友的真的比例比較少」、「上一代完美示範了結婚的女人要失去多多東西」。

 

還有女性網友表示:「整篇大實話,問身邊已婚的女性,結婚有什麼好的?沒人有肯定的回答,大多說沒有。現在雙薪社會,什麼男生承擔養家壓力也沒有,雙方都在努力賺錢養家,但其他生育跟一些依舊存在的傳統,還是女性承擔。說就打破那些媳婦傳統,現在男女平等吧啦吧啦,但誰想把家庭氣氛搞這麼難看,在自己家一直都能當小公主」、「我工作不錯,有車有房有儲蓄,為什麼要結婚當別人家女傭?」、「婚=女人昏頭,姻=女人囚籠,囚女,古人造字是有道理的」、「我不生社會幾十年後會完蛋,我生我現在就完蛋」,其中就有人以她觀察到的中國現況為例「中國大陸的男性比女性多出三千多萬人口,比整個台灣人口多,但依然有一堆女生不願意結婚寧願跟閨蜜一起養老。」

新聞圖片

▲許多女網友表示,寧可單身也不要步入婚姻墳墓。(示意圖/Shutterstock

不過也有另一派網友持不同看法,認為原PO的觀點仍然被傳統價值所綁架:「與其想辦法把條件變得頂尖,不如去學會分擔家事、顧小孩、學煮飯。現在家庭主婦越來越少了,女生也有工作跟事業要顧,為什麼家事還要扛大部分?」、「滿滿的傳統觀念,都不知道你那邊電視機是不是黑白的」、「那是你交友圈、同溫層給你的錯覺吧?」、「那些數據是你感覺出來的嗎?我的同溫層,女生幾乎都沒做家事也不會煮飯」、「你的想法還是在父權框架下,可以對女性多多照顧的心態,還不如多鼓勵女孩子下嫁,在經濟或者原生家庭背景,女方優於男方,這種婚姻更容易得到平權或女權」。

還有人保持中立表示「觀念好的男生還是很多,眼睛張大不要選那些偏激男,就讓他們的基因與觀念隨死亡結束吧!」、「有沒有想過大部分不願意結婚的是人,不是性別?」、「其實溝通真的很重要,良性的溝通(不是改變)能讓婚姻更加幸福」、「希望女生不要因此而氣餒,我就是那個會照顧家人、幫忙做家事、煮一手好菜、喜歡教小孩,但仍然沒對象的男生」。

更多eNews報導
被柯文哲轟逼婚!侯友宜斥「要結婚還去郭家」:到底要不要娶?
個人榮辱都小事!侯友宜妥協「願意當副手」 限時柯回覆:否則結束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