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仁勳 颱風 青鳥行動

文化部科技藝術扶植《盲流計畫》 以「參與藝術」協助烏克蘭流亡青年用虛擬分身返鄉團聚

中央社/ 2023.10.18 17:32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31018 17:32:03)文化部112年科技藝術創作發展補助天球機靈藝術工作室《盲流計畫》,主要創作者藝術家陶亞倫以背負數位裝置,運用VR 3D直播視訊設備、遠端即時控制機器、5G網路等,協助流亡他國的烏克蘭青年,用虛擬分身返回烏克蘭與家人團聚,回應世界人權宣言第13條「人人有權離開任何國家,包括其本國在內,並有權返回他的國家」。《盲流計畫》成果預計於10月23日起陸續受邀於西班牙、土耳其展出。 烏克蘭青年Max參與《盲流計畫》(天球機靈藝術工作室提供)

「盲流」意指為了生存而被迫遷移或無法掌握自己往哪移動,烏俄戰爭爆發後,導致大批烏克蘭學生長期於海外就學與生活,但因缺乏難民身份,成為漂泊各國的「盲流」,青年Max即在此景況中。藝術家陶亞倫因緣際會認識Max,便邀請Max加入計畫「參與藝術」行動。 《盲流計畫》帶Max虛擬分身回到烏克蘭,與家人團聚。(天球機靈藝術工作室提供)

計畫由藝術家背著直播視訊裝置、遠端即時控制機器等進入烏克蘭Max的家鄉利沃夫(Lviv),身處他國的Max在藝術團隊及VR 3D頭戴顯示器等協助下,以虛擬分身與家人團聚用餐、去墓園探望祖父、在懷念的家鄉街道散步等。藝術家陶亞倫及團隊在龐大的心理壓力下小心謹慎穿越邊界,進入氣氛緊繃肅穆的烏克蘭,既是主角Max的分身,又以第三人角色,深刻見證烏克蘭戰爭現況,以及家族離散下深厚的親情、思鄉與無奈。 《盲流計畫》團隊與Max在烏克蘭的家人合影。(天球機靈藝術工作室提供)

《盲流計畫》成果受到國外藝術節肯定,預計於10月23至29日受邀赴西班牙馬德里現代數位科技影音藝術節(MADATAC)展出,10月30日至12月15日則前往土耳其伊斯坦堡AKM Atatürk Cultüral Center展出。藝術家陶亞倫及團隊也將持續前往其他國家,以本計畫「參與藝術」回應關於身份、社會控制、國家邊界、文化認同、存在境遇等議題。

藝術家陶亞倫背著Max虛擬分身。(天球機靈藝術工作室提供)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