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中共武統威脅,台灣是否應該重新省思孫中山先生的遺志?也許中華民國的雙十國慶可以在「民主和平論」及孫中山的「中國民主化」遺志中,找到一個新時代積極的定位。(圖/取自網路)
作者/蘇煥智
前(2)日,前總統馬英九在社群媒體表示拒絕出席今(2023)年雙十國慶典禮,他提出的理由是民進黨的「Taiwan National Day」讓中華民國不見了。他的理由是否合理?
事實上從雙十節官網可發現,主視覺早在2012年時,中華民國是最後一次出現了,自2013年開始就不見了!亦即讓中華民國不見了的創意,其實是從2013年馬英九總統第二任就開始了!
馬前總統另外一個矛盾的理由是前年(2021)的主視覺,將英文名稱定為「Taiwan National Day」,過去兩年為什麼馬英九不但不抗議而且也去參加,為什麼今年才來抗議呢?
其實英文以Taiwan取代ROC(Republic of China)成為通稱,早已是國際新聞報導的慣例。這主要是英文ROC(Republic of China)與PRC(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實在太長了,所以為了方便報導或溝通,大家都使用簡稱。ROC及PRC這種簡稱其實大家都看不懂,所以以地理名稱來作簡稱Taiwan及China,已經成為中華民國在國際上的通稱。
這也是為了避免混淆,無法識別其差異性。所以Taiwan已經不是單純的地理名稱,其實已經是中華民國的英文通稱了。所以無論是媒體報導、口頭交流,如國人出國旅遊,都不得不自動稱呼From Taiwan(來自台灣),而不可能在通關時自稱From China,以免因為各國對兩岸簽證政策的不同而增加自身的麻煩。
馬英九不應該不知道在國際上Taiwan已成為中華民國的簡稱或通稱,但他刻意否定「Taiwan」不出席雙十國慶,此舉祇不過是大選年刻意操弄意識形態,打壓臺灣,貶抑台灣成為地方政府,以討好中共的私心。
就法律實務來看,名稱等代表性勢必容易識別為妥,以大眾最有關的《商標法》為例,第29條第1項就明訂「不具識別性的情形」不得註冊商標,民間的商標尚且如此,何況與主權相關的國號等象徵呢?
(圖/取自網路)
另一方面,雙十國慶典禮雖然在台灣至今仍然存在,並具國定假日的地位。但大家似乎已經完全忘記了雙十節最初的起源,乃是紀念中國打破滿清帝制,追求民主共和的辛亥革命。但不論是作為孫文忠實信徒的馬英九與國民黨,抑或借殼上市而執政的民進黨,雖然都仍然堅守雙十節是國定假日;祇不過兩大政黨每年在雙十典禮上,均不曾對孫中山遺志「中國民主化」迄今未能實現,發表過關心的言論,以及未來如何實踐的方法或路徑。
特別是中共在經濟崛起,軍費暴增,軍事科技化,憑藉其優勢軍力,機艦繞台擾台,以宣示其武統台灣的決心。台灣的生死存亡威脅,已成為國際戰爭的引爆熱點。除了備戰之外,兩岸未來和平的道路在哪裡?應該是當前最重要的課題。
可惜兩大黨目前的論述,民進黨以台灣主體性為中心的論述,卻忽略了中共專制獨裁體制下民族主義宣傳下武統的決心,祇停留在「偏安、顧自己、以拖待變!」的鴕鳥心態,並沒有主動推動兩岸長遠和平的企圖心及策略。至於國民黨則被迫接受「九二共識,一中各表」,接受兩岸終極統一的目標,祇有被動的「能拖多久就拖多久」。而且沒有堅守「台灣前途由台灣2300萬人民決定」捍衛民主的決心,屈服在中共專制獨裁大國淫威,不但犧牲台灣人民選擇權,也絲毫不關心中國14億人口民主自由人權法治保障的課題,可以說已完全背離孫中山先生的遺志及民主初衷。
慶祝雙十國慶,在台灣此刻生死存亡及和平的關鍵時刻,值得我們反省的是孫中山先生所揭示的「中國民主化」的遺志,跟目前政治學上非常重要的研究領域「民主體制與戰爭及和平的關係」,多數學者所提出的「民主和平論」,的確已經證明民主國家比較不會發生戰爭。這也證明,現在兩岸的緊張及戰爭風險大幅增加,跟中國共產黨專制獨裁統治絕對相關,也跟習大大要打破連任一屆限制的私心有密切相關。
馬英九因為「Taiwan National Day」沒有中華民國,而拒絕出席2023年國慶大典,而一些藍營公職也跟進。凸顯藍營政客對於民主化後「台灣主體性」逐漸確立的「調適困境」。同時也凸顯民主化後台灣社會對於「雙十國慶」大典的嚴重疏離及定位的茫然。
但面對中共武統威脅,台灣是否應該重新省思孫中山先生的「中國民主化」遺志?並認真檢討「民主和平論」是否可能做為台灣追求兩岸終極和平的「政治戰略」?也許中華民國的雙十國慶可以在「民主和平論」及孫中山的「中國民主化」遺志中,找到一個新時代積極的定位。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蘇煥智,前台南縣長,曾任第二、三、四屆立法委員。台大物理系肄業,台大法律系畢業,輔大法研所碩士。現為台灣維新召集人,大員法律事務所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