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apink 蘿拉 蔡阿嘎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日常 慈大附中附幼生活教育闖關

慈善新聞網/ 2023.10.03 09:24

  慈大附中附幼將開學後的第一個月設定為「生活教育月」,老師將生活自理能力融入在每天的日常中,包括:洗擰抹布擦桌子、摺衣服、搬椅子坐椅子、穿脫鞋子、洗手五步驟等。學校也特別規畫生活教育闖關活動,由大班的哥哥姊姊身兼小天使,帶領弟弟妹妹在校園各站進行闖關活動,希望孩子們能將在學校所學的生活技能,落實在家中的日常生活中。

  生活教育闖關是慈中附幼歷年的傳統,老師會在新年度開學時,開始教受生活教育課程,並將課程融入於生活之中,而在生活教育闖關當天全校老師身兼關主,而學長姐及舊生化身成為照顧人的「小天使」,所以在這之前老師利用時間帶著孩子熟悉各關位置,並帶哥哥姐姐認識要照顧的弟弟妹妹,讓大孩子也能學習如何體會他人需求,並給予協助。

  生活教育闖關活動正式開始~~~感恩班的彭柏睿帶著中班的威鋐以第一名之姿完成各個關卡,柏睿分享闖關秘訣:「我跟我的小天使好好相處就能快速過關,弟弟雖然長得比我高,但他是新來的小朋友,所以我會照顧他帶他去每個關卡,」柏睿也說因為每一關都是平常會做的事所以一點都不難喔!透過親師合作及配合,大班的柏睿已將生活教育徹底落實於生活中。

  感恩班芮芃媽媽也分享:去年芃芃生活闖關獲得不錯成績,今年改帶小班妹妹一起,雖然沒有很快,但是她展現大姊姊的風範帶著妹妹闖關,聽說妹妹看到芃芃都會去找她牽手,昨天晚上芃芃洗澡時還幫哥哥擰乾毛巾,在家中落實學校學到的能力。

  開學月裡,因為生活教育的執行,孩子在學習上有著顯著的成長和轉變,生活教育不是一堂學科,沒有公式更不是口號,慈大附中附幼的老師們將每天的日常成為孩子學習的主軸,讓孩子用最短的時間自然而然地的將生活教育轉化成為自己帶得走的能力。合心班美如老師也分享:「新學年度發現,大部份孩子似乎較缺乏自己動手做的能力,像是摺衣服就需花比之前更多時間進行教學,教室中老師也會加強孩子聽指令的能力,練習用耳朵接收指令並完成事務。」但也有許多孩子因為在家中經常會協助家長洗碗、摺衣服...等,雖然孩子做得並不完美但家長能放手且陪伴讓孩子完成家庭事務,相對的生活自理能力也更得心應手喔!

  老師們也會在平時學習中教孩子各項生活技能,像是如何洗手等,就連小班的新生都能做到正確的洗手步驟,聽著孩子口裡唱著生日快樂歌並正面反面搓搓手,仔細地將每個動作都做到位,這些學習成果是一天天累積而成的並不是一夜之間就能學會的;園長陳佩珠說:「慈幼有一套『生活教育規範』傳承,讓老師和孩子按部就班,例如建立班級常規、培養孩子自理能力等。行住坐臥中無不充滿慈濟人文和禮儀之美;而畢業後升上小學,常有國小老師反應,來自慈幼的孩子很乖巧,懂得照顧同學,會聽從老師指令做事,且能很有效率達成指定任務。

  但是否「乖」就顯得「呆板」?陳佩珠園長並不這麼認為,她說明,慈幼將教學融入生活中,設定與生活相關之主題,不斷拋出問題讓孩子們動腦思索。在表達方面,三歲以上孩子已具有語言能力,不像兩歲以下常以哭鬧表現,慈幼老師很鼓勵孩子們勇於發表意見,也會善加引導,同時納入家長想法,讓學校與家庭教育充分聯結和配合。生活教育是深根的教育,在學前階段應透過父母、教師從生活情境中指導幼兒養成自理、遵守生活常規及合宜的社會人際互動能力,以協助幼兒發展健康的身體與和諧的人際關係,就是生活教育的範疇。生活教育不只是自理能力的發展,更包含遵守「生活常規」及「適當社會人際互動的能力」。

  幼兒園的小小孩,不只學AB、C學知識,最重要的是先學著照顧自己!家庭生活與學校教育的「模」印在孩子柔軟的心中,面對未來,「態度」是給孩子一生最好的禮物。人有無限的可能,當我們相信孩子可以做到,再加上用心的陪伴及指導,孩子們就能從中漸漸養成能力,更能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是慈大附中附幼讓學生們在日常中累積養成的人文特色。

撰文/陳佩珠、陳昶伶;攝影/慈大附中幼兒園提供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