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scool 小林村 高雄停水

DIY「嬰幼兒副食品」食材怎挑最營養?微波加熱該選「這容器」才防菌

優活健康資訊網/媽媽寶寶 2023.09.21 09:00


食物的種類繁多,在為寶寶分配屬於他們的健康餐盤的同時,也必須考慮所選擇的食材是否足夠支撐各階段所需營養,會不會讓他們食用後有過敏、不適的狀況發生,建議父母可諮詢醫師、營養師,也可向有經驗的爸媽討教,為嬰幼兒做最好的飲食搭配。



在營養學的觀念中,將食物分成6大類,包括全穀雜糧類、豆魚肉蛋類、蔬菜類、水果類、乳品、油脂與堅果種子類,若是爸媽不知道該如何選擇副食品食材,可依據此概念來準備。

延伸閱讀:
每天11點前熟睡、營養充足……為何孩子越長越小隻?醫:這因素是關鍵



認識嬰幼兒所需營養

孩子的健康從小就得打好根基,家長可從詳細了解六大類食物主要提供的營養開始,做好分配食材、飲食的基本工作,自小養成均衡飲食的習慣,未來寶寶偏食、過胖、過瘦的機率也會大大降低。

1. 全榖雜糧類

功能
主要提供醣類、膳食纖維、礦物質等營養素,更是身體的能量來源,根據衛福部國健署編製的《嬰兒期營養手冊》指出,穀類是最容易消化的固體食物,建議可在嬰兒剛開始接觸副食品時給予穀類食物,有助維持皮膚健康、能量代謝等,相較於加工過後的精緻澱粉,更能提供好的營養。

挑選建議
糙米、玉米、大麥、小麥、地瓜、南瓜、馬鈴薯等。

2. 豆魚蛋肉類

功能
主要提供優質蛋白質、鈣質、鐵質等營養素,具有幫助建構身體組織、製造免疫細胞等功能,由於此大類的食材具有高致敏性,建議在初期以少量給予為宜。

例如:雞蛋的蛋白成分可能會引發新生兒食物過敏,建議從較低過敏的蛋黃嘗試,觀察4~7天後若無任何不良反應,再逐次增加蛋白的份量;魚類可選擇「白肉魚」、肉類也應選擇從脂肪含量少的食材開始。

挑選建議
大豆、黑豆、豆腐、鱈魚、雞肉、雞蛋、豬肝等。

3. 乳品類

功能

主要提供蛋白質、乳糖、脂肪、維生素B2、維生素D等,有助維持骨骼、牙齒正常發育、血液正常的凝固功能,維持肌肉功能等。

7~8個月大的嬰兒可試著喝喝看少量的牛乳,正常飲用則建議等到寶寶一歲以後開始;若是有意讓嬰幼兒嘗試優酪乳,則必須選擇無加糖的產品。

挑選建議
牛乳、無加糖優格、優酪乳、母乳、配方奶、無添加食鹽的天然起司等。

4. 蔬菜類

功能

主要提供維生素A、維生素C、礦物質、膳食纖維等,有助維持視力良好、幫助糞便柔軟減少便祕等。

寶寶容易缺乏葉酸、鐵、鎂,建議從開始接觸副食品起就可讓他們養成每天吃蔬菜的好習慣。

挑選建議
菠菜、花椰菜、胡蘿蔔、玉米筍、櫛瓜、無調味海苔。

5. 水果類

功能
提供維生素C、礦物質、植化素、膳食纖維,能抵擋細菌入侵、具抗氧化作用等功能,而水果類更是維生素C主要的攝取來源,但切記不要讓寶寶食用過量,導致糖分過高,建議可和蔬菜類均衡搭配。

挑選建議
蘋果、香蕉、藍莓、小番茄、火龍果、柑橘等。

6. 油脂與堅果種子類

功能
提供必需脂肪酸、維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同時能增進皮膚與血球的健康,好的油脂富含脂肪酸,有助寶寶大腦及神經系統發育,但應避免選擇高飽和脂肪的豬油、肥油,或含有大量反式脂肪的人造油。

挑選建議
橄欖油、酪梨、奇亞籽、山粉圓等。

延伸閱讀:
僅7%國小生蔬果攝取達標!營養師揪「早餐地雷」吃錯易胖、影響發育



料理.食材顏色影響寶寶接受度

除了食物本身的營養、衛生之外,副食品最終成品的色彩分配也十分重要,若是家長將兩種相近顏色的食材,打在一起製作十倍粥等等,容易讓寶寶因為視覺上的不美觀而拒絕食用,建議父母可運用各食材的顏色去做變化,提高他們的用餐意願。

烹調方式儘量用蒸、水煮或燉的方式來料理,不使用煎、炸等耗油的方法,保持食物的柔軟度,才能避免寶寶產生咀嚼、吞嚥困難或是消化不良的問題,讓他們感到生理上的不適。

副食品復熱有技巧
家長在復熱寶寶的副食品時,需注意不可只加熱食物表層,應同時利用器具予以均勻攪拌至沸騰,確保食物是完全溫熱的狀態。

若是外出需要攜帶副食品,可利用可微波之玻璃容器來進行微波加熱,奶類的製品儘量避開使用不鏽鋼的器皿,以免產生異味並滋生細菌。



製作注意食材挑選與保存

家長在製作寶寶的餐食時,除了營養的均衡分配之外,各類食物的挑選、保存也同等重要,若是購買的新鮮食材沒有妥當保存,做成食品讓寶寶吃下肚,恐有引發病菌感染的可能,千萬別貪圖一時方便,而忽略食材保存的重要性。

常見的寶寶副食品基本食材有:穀物、蔬菜、水果以及肉類等等,對此,購買食材時,應儘量挑選當季的新鮮食物為主;若選擇跨季節生長的蔬果,可能會有農藥過量的風險,可挑選具政府標章、標示生產履歷的產品,相對較有保障。



常見食材保存方法5提醒

生鮮食材不只要做好保存,父母在製作副食品時,仍需注意是否有變質、不新鮮的狀況。不同種類食物應分區儲存,以免滋生細菌且交叉感染,導致寶寶產生腸胃道等問題。常見的食材處理上,須特別注意5件事:

1. 豆類製品
基本上,豆類製品都可給孩子食用,但若是有經過加工處理的豆乾,需注意是否有放置過久的問題,避免產生黃麴毒素導致急性肝中毒,建議還是選擇新鮮的豆類為佳,因這類食品易酸腐,最好能在製成當天就食用完畢。

2. 雞蛋
父母購買雞蛋時,就須確認蛋殼是否有汙漬或裂縫,若是表面有破損,可能會被「沙門氏菌」汙染,進而引起寶寶細菌型腸胃炎。

盒裝的雞蛋應原封不動放入冰箱冷藏,若是另行取出放置,可能會導致原本有破損的雞蛋,受到冰箱內其他食物散發的細菌而汙染;市場購買的散裝蛋則應處理好表面髒汙後,再儲存。

3. 魚、肉類
若是生鮮的魚類沒有在保存期限內食用完,而是反覆的冷凍再解凍,可能會產生「組織胺」的物質,進而發生「組織胺中毒」,引起嘔吐、拉肚子、蕁麻疹等過敏症狀;食用因保存不當被沙門氏菌汙染的魚、肉類,易引發嚴重的血便、發燒、全身性敗血症等。

這兩大類的食材冷藏都不應超過兩天,若已預計數天之內皆不會取出,建議將其放入冷凍室內保存,並在1週內食用完畢。

4. 馬鈴薯
成熟馬鈴薯含有微量天然「配糖生物鹼」,一旦發綠芽,便會增強毒性,吃下後易引發噁心、肢體無力、嘔吐、腹痛等症狀,平常保存時可用報紙包住,放置在陰涼處,避免陽光直射,若是需要用來製作副食品時,也須先謹慎檢查是否有發芽的情形。

5. 菌菇類乾貨
木耳、香菇等乾貨,在料理前都必須先泡發,若是泡在水中的時間過長,或是未在當天處理完成,容易滋生細菌而讓食物變質,引發腸胃道問題,建議不要泡水超過一小時,並且一經處理就必須在當餐使用完畢。



製作寶寶食品.衛生為首要

自製副食品除了價格相對於市售產品便宜、父母也不用擔心有額外的添加物,天然營養素也較為充足,黃彥寧營養師表示,在製作時,除了要有營養的考量、分配之外,更需謹慎處理各種食材,才能避免小朋友發生腸胃道問題。

料理時,家長應準備二套器具及砧板,分責處理生食及熟食,舉例來說:分切魚、肉類時,不可利用同一套器具切割水果,或是其他熟食,在過程中可利用拋棄式餐巾紙,避免抹布重複擦拭刀具、器皿、手部。

選擇安全器皿.減少化學物質接觸
寶寶的副食品必須專門放在附有蓋子的食品分裝盒中,避免沾染上冰箱中存放的各種食物味道。

家長可選擇有安全認證、具冷藏冷凍、耐高溫的材質,且能方便擠出、脫模內裡未含膠條的容器,減少藏汙納垢的頻率。

(本文獲媽媽寶寶授權轉載,原文為:今天孩子的副食品要吃什麼?掌握準備技巧,讓寶寶吃得營養又安心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