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房網News記者徐沛琪/綜合報導
近年綠色運具大力被推崇,交通部預估2025年將達10萬輛電動車,目前已研議草案,規範轄區內公有公共停車場2%、單一民營停車場1%車位數應設置電動車位,今年上路後給予業者2年緩衝期,若未依規定設置將停止營業;開電車的人變多,社區停車場勢必加以因應,不過建置又是另一筆費用,該由誰買單呢?
一名網友發文,大樓管委會近期在討論是否設置充電車位,稱可以提高整體房價因此蠻贊同的;然而,有些住戶認為要多花錢配置供電系統,而站在反對立場。網友好奇如果同時有充電車位跟一般平面車位,大家願意多花多少錢購買充電車位?
貼文曝光後,引起大批網友回應,有一派認為這是不可逆的趨勢,「現在新建案大多標配,沒裝未來車位就相對不値錢」、「以後快充普及化的話,也未必要在家裡充」、「等電車滿街跑+充電科技進步,搞不好未來加油站全部就轉成加電站了」、「加錢買可以裝的社區,完全合情合理」、「無論要不要,預留管線總是好吧」;完全不贊同社區裝設電動車位的人則顧慮,「油車主才不會當分母,又沒有好處」、「該不會要大家均分?」。
至於電費怎麼分?有內行提到這是最簡單的問題,要就是自家電表獨立拉線路,自己用自己的電表,不然就是EMS電能管理系統,系統設定好即可;管委會卡不讓裝或當初建商預留電路承載不夠才是麻煩。
過來人則表示,問過很多管委會都不希望裝在車位,一方面拉高壓線是一筆錢,電費怎麼分是問題,而且地下室燒起來很麻煩,不是灑水就可以滅火的;有些社區則是考慮裝在一樓空地處,零星一兩個車位,有需要的人再過去充電。
儘管台灣電動車銷售有翻倍成長的趨勢,但住宅車位擁有充電樁的數量卻遠不及,根據交通部統計,截至今年4月底已有40,671輛,較2021年底成長超過123%。路政司科長朱大慶表示,未來電動車充電費用會採市場機制,和停車費一樣,但要求業者揭露通電費率資訊公開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