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傳媒雲林新聞)【記者蘇榮泉、洪佳伶/雲林報導】今日上午10點位於雲林縣水林的北港滯洪池展開2023減碳生活行動年—愛地球減碳植樹活動。活動旨在應對氣候變遷,以植樹減碳的方式,由社區鄉親攜手種樹,共同營造綠意盎然且美麗的生活環境。同時也希望把滯洪池打造成具有多種功能,包括景觀、休閒、運動和生態的新景點,再加上北港朝天宮宗教聖地的觀光旅遊,使「香客變遊客,遊客變常客」成為現實,不僅在進香朝聖時,平日的週末和假期也常常充滿遊客的歡聚。
▲北港滯洪池展開2023減碳生活行動年—愛地球減碳植樹活動。由社區鄉親攜手種樹,共同營造綠意盎然且美麗的生活環境。
(圖/記者蘇榮泉攝)
今天參加活動的貴賓陣容強大,包括雲林縣長張麗善、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長陳璧君、社會處長林文志、經濟部水利署第五河川局副局長陳世峰、雲林縣議會副議長蔡咏鍀、議員黃文祥、水林鄉公所秘書陳冠宇、鄉民代表會主席周聯聰、副主席陳竹城、北港鎮長蕭美文、北港鎮民代表會主席黃美蘭、水林鄉農會理事長陳榮太、常務監事黃順良、總幹事黃綉蘋、財團法人彰化縣私立慈恩老人養護中心董事長謝明月、社團法人雲林縣兆祥社會福利慈善協會理事長李宗哲等各界人士。
▲水林和北港之間的滯洪池,經過植樹造林之後,滯洪池將成為雲林海角的新秘境。
(圖/記者蘇榮泉攝)
縣長張麗善表示,聯合國於2015年宣布「2030永續發展目標(SDGs)」,其中包括消除飢餓、減緩氣候變遷等17項目標。雲林縣政府於2020年正式宣布啟動《啟動SDGs在雲林》計畫,以符合SDGs規範的方式來檢視縣政工作的執行,以普世價值高度接軌國際。接著,縣政府發表了第一本「雲林縣自願檢視報告(VLR)」,讓每項計畫工作都融入永續發展SDGs的理念。為了呈現雲林永續發展領域的成果,縣政府舉辦了「永續方舟,雲林先行」特展,展示了雲林在永續糧食、生態、樂齡和科技等方面的努力,以實際行動來落實永續環境,使「2030前進雲林」成為可能。
▲北港身心障礙協會成員,高興受邀參與愛地球減碳植樹活動。
(圖/記者蘇榮泉攝)
文化觀光處陳璧君處長表示,雲林擁有美麗的海角秘境,包括被譽為「雲林版日月潭」的宜梧滯洪池,以及位於水林和北港之間的滯洪池。經過植樹造林之後,滯洪池將成為雲林海角的新秘境。今天,在滯洪池東側的廢棄垃圾掩埋場前空地和緩坡,我們將種下100株光蠟樹和100株大花紫葳。
▲在滯洪池東側的廢棄垃圾掩埋場前空地和緩坡,社區民眾種下100株光蠟樹和100株大花紫葳。
(圖/記者蘇榮泉攝)
這些樹將與先前種植的近千棵喬木和數萬棵灌木相輔相成,使滯洪池的邊坡更加綠意盎然。我們相信,幾年後,這裡將成為一個迷人的海角綠蔭新秘境。滯洪池的美化不僅可以提升景觀,還可以在沿海地區阻擋風沙和霧霾,同時也有助於減少溫室效應,符合SDGs15和SDGs11的目標。此外,我們鼓勵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參與環保活動,並推廣低碳生活方式。雲林也推出免廢市集,通過「免費分享」的方式,減少垃圾產生,讓低碳成為一種時尚,從自身做起。
▲參與愛地球減碳植樹活動社區民眾,每人領取一顆樹苗回家種植。
(圖/記者蘇榮泉攝)
社會處林文志處長表示,雲林縣政府已將2023年定為「減碳行動生活行動年」,並自今年3月起展開一系列植樹行動。我們邀請鄉親們參與,以「愛地球就從種樹開始」和「減碳生活行動就從種樹開始」的口號,從山到海,不同環境和季節都種下適合的樹種,美化社區,讓雲林四季各有特色,成為獨特的低碳綠城。除了美化景觀,植樹也有助於阻擋風沙和霧霾,同時減少溫室效應,符合SDGs的目標。
立即加入【觀傳媒】官方帳號http://lin.ee/q2kd3ut精彩新聞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