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柯文哲 京華城 摩羯颱風

六子齊投任變翻 楊再平談閩南金廈中秋博狀元餅文化

台灣好報/ 2023.08.28 17:13

【記者 洪美滿/金門 報導】2006年,為推廣金門旅遊,金門縣閩南文化協會理事長楊再平邀請廈門海峽導報社長馬振霖聯合舉辦,將金門王博餅大賽,擴大為兩岸王中王大賽;至此,金門博餅亦在金門熱鬧展開。楊再平表示,金門中秋博餅活動的價值,就是結合了南明鄭成功文化、閩南文化、科舉文化、民俗文化,以及觀光文化精神,讓旅遊更有文化味,不只是帶動旅遊商機而已,值得更進一步發掘和開發更多文化創意,不能只剩「博」的印象而已,那就太可惜了。

古諺云:「月並(餅)團圓新買得,拈骰奪取狀元籌」出自於清‧王步蟾《鷺門雜詠》、「六子齊投任變翻,拈骰奪取狀元籌」出自於清朝王翰《禾山詩鈔》賭月餅詩。

金門縣全縣推廣中秋博狀元大賽活動,始於2006年。金門縣閩南文化協會理事長楊再平說明,他當時擔任金門縣旅行商業同業公會總幹事,為推廣金門觀光,向理事長吳秋北嘉獎,提出恢復金門搏狀元之議,獲支持展開首屆海峽中秋搏餅王中王大賽籌備工作;於是在金門縣政府指導、金門縣旅行商業同業公會策辦下舉辦「首屆金門狀元王海峽中秋博餅大賽」、首次與廈門海峽導報社聯合舉辦「海峽兩岸中秋博餅王中王大賽」,並於2007第2屆進一步擴大在金門五鄉鎮舉辦社區初賽,引起縣民與觀光客廣大迴響,重現金門縣誌,且曾載金門中秋博狀元活動盛況。

楊再平表示:「我兒汭錠參加2006年第1屆舉辦金門中秋博餅鄉鎮巡迴賽,初次觀看體驗傳統中秋博餅民俗活動;當時還是露天搭台舉辦社區初賽產生鄉鎮狀元賽,我在2006年第1屆以文創概念設計的桌狀元彩品「狀元酒」,第1屆金門兩岸中秋博餅王中王大賽製作的博餅大公碗,是由宏玻陶瓷廠所製作的」。

楊再平指出博狀元的由來與變遷發展:
1、博狀元餅,又稱「搏狀元」或「博中秋」,俗稱「博餅」(poa̍h-piáⁿ),據1985年人民出版社「福建風物誌」記載,明末清初流傳於閩南的泉州府、漳州府,潮州府;特別是在廈門和金門,甚至遠及臺灣(如彰化、埔里、臺南等地)的一種中秋佳節應景民俗娛樂活動,至今已有300多年;有些地方則稱為「奪狀元餅」或「搶狀元」,相傳這種遊戲可預測人未來1年內運氣好壞。

2、關於「搏狀元餅」的由來,各家爭議,並無定論,「搏」原指雙方相撲打鬥,「搏狀元」指的是互相競爭奪取狀元,原有鼓勵奮進之意;目前已被「博」字取代,容易被視為只是一種「博戲」,而忽略了「寓教於樂」的文化意義!

3、金廈民間比較盛行的說法是,相傳在明末清初時,延平郡王爺鄭成功在廈門、金門兩島屯師,作為反清復明和驅逐荷夷收復臺灣根據地;由於鄭軍士兵多來自福建、廣東等地,離鄉背井,征戰多年,每到中秋前後,更加思親懷鄉,正所謂「每逢佳節倍思親」,閩南人也有一句俗語「中秋無轉厝無祖,年兜無轉厝無某」;因此,為了排解士兵思家念親的情緒,避免軍心浮動,鄭的金門籍部將金門後豊港先賢洪旭(廈門稱洪本部)與本部衙堂屬員,巧妙設計出一套「中秋會餅博狀元」遊戲,可以寓教於樂,並由鄭成功親自批准,從陰曆八月十三日至十八日,前後6夜,讓全體將士按單雙口,分批輪流賞月博餅同歡,以激勵士氣。

4、另有一派學者,如廈大教授劉海峰、洪卜仁認為:「博狀元餅」是由古代北方流行「狀元籌」博戲,流傳到閩南之後演變而來,以鄭氏治軍之嚴,應不容這種搏戲存在軍旅生活之中,否定了中秋博餅始於鄭軍所創的說法,認為是洪旭所創之說,缺乏文獻證據,可能只是「一個美麗的傳說」。劉海峰認為,「狀元籌」因為被移用到會餅上而得以保存下來;但不管這項民俗活動的由來為何,並無損於閩南人民對「中秋博狀元」的喜愛和熱衷。(照片記者洪美滿翻攝)

新聞圖片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