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00929 告五人演唱會 妙天

簡秀枝》旅歐台灣指揮家林沂蓁載譽歸國

愛傳媒/ 2023.08.25 15:00

簡秀枝》旅歐台灣指揮家林沂蓁載譽歸國

簡秀枝》旅歐台灣指揮家林沂蓁載譽歸國

   【愛傳媒簡秀枝專欄】才在奧地利「布雷根茨音樂節」指揮維也納交響樂團的林沂蓁(Yi-Chen Lin,1985-),完成《蝴蝶夫人》兩年26場戶外演出,即將於今年底,返國與TSO 合作,詮釋經典,備受期待。

    這是林沂蓁第一次以樂團指揮身分,返鄉獻藝,她在電話上,以愉悅的口吻說,返鄉指揮,倍感榮幸與雀躍,她希望在家鄉父老面前,全力以赴。

    年底在台北的音樂會,對她來說,有著多重意涵:

    首先,她在音樂路上,孜矻摸索多年,確定指揮是她的志業所在,帶著志業返鄉獻藝,是她音樂成果的呈現,算是為台灣國際交流,善盡棉帛之力,意義非凡。

    其次,跨離去年10月返台探視96歲高齡的奶奶,已經快1年,而且,上回匆匆去來,只待5天,這回正可以利用音樂會之便,在台灣會有10天到2星期的逗留,可以好好回台南陪伴奶奶,她相信,許多親友都會北上聆賞那場音樂會,讓她可以一次見到多年不見的許多親朋好友。

    去年暑假,老奶奶因為念孫心切,不惜高齡遠飛維也納,和她們團聚,這回換她飛回台灣,老奶奶早已倚門等待。

    林沂蓁8歲即赴維也納學音樂,離鄉30年,學業、事業有成,也結婚生子,但她依舊使用台灣護照進出國門,珍惜台灣女兒的角色與心情,始終沒有改變。

    她是在5月接到拉布和伯姆博士藝術家經紀公司(Dr. Raab& Dr. Böhm Künstleragentur)的訊息,可以返國和TSO合作,就開始研究曲目。該音樂會,上半場與德國裔英國女高音莎拉.韋格娜(Sarah Wegener),演出理查.史特勞斯(Richard Strauss,1864-1949)的《最後四首歌Four Last Songs》;下半場則詮釋柴科夫斯基(Tchaikovsky,1840-1893)的《B小調第六號交響曲,作品74,悲愴》。

     林沂蓁原是德國柏林德意志歌劇院駐院指揮,2年多任期屆滿,她沒有接受留任,希望恢復自由身,與更多交響樂團合作,增加經驗與視野。

    第一次在台灣擔任樂團指揮,而且又是首善之區的TSO 樂團,林沂蓁相信自己可以和樂團在溝通對話中,快速建立默契,彼此可以合作愉快,呈現極致。

   該音樂會將詮釋20世紀兩位作曲大師:理查・史特勞斯與柴可夫斯基,而且都是他們最後作品,展現他們對生命的不同回望,意義非凡,也深具挑戰。

    對於女高音韋格娜,也是第一次合作,林沂蓁說,早已耳聞她是理查・史特勞斯歌曲的權威之一,有機會與韋格娜共同回顧作曲家人生最後的璀璨,《最後四首歌》非常耐人尋味,她個人也期待不已。

     理查・史特勞斯以壯闊交響詩及歌劇,風靡一世,在85歲的遲暮晚年,改以女高音,搭配管弦樂團,寫下《最後四首歌》,從璀璨邁入吿別的人生4階段,是返璞歸真之作,詞意真摰,感人肺腑。

    至於柴科夫斯基的悲劇一生,不管是生活或情感,跌跌撞撞,坎坷難行,但也因此積累更豐富的生命能量,糾結纒綿,密密實實的《悲愴》交響曲,是經典中的經典,預示了最終的悲劇結尾。柴科夫斯基完成作品後的第9天,就溘然長逝,有多少回憶、眷戀,沒說出口的壓力、塵封中的痛苦,都留在音符裡,值得鞭辟入裡,逐一回眸。

    林沂蓁強調,她以謙卑崇敬的心情,向兩位作曲大師致意,希望把他們留在音譜上的點點滴滴,化作春泥,與家鄉父老、音樂饕客,一起緬懷追思。

    大師經典深不可測,林沂蓁說,他們已經盡了作曲者的最大誠意,在樂譜詳加註記,她會按圖索驥,儘可能回歸作曲家初心,先忠於他們的曲譜原意,再去凸顯自己的指揮風格。

    今年38歲的林沂蓁,成長在音樂世家,父親林嘉璋,是師大音樂系教授,母親楊慧敏為聲樂家,妹妹林玟君是鋼琴家,弟弟林聖儒雖沒走上音樂之路,但也是拉大提琴的,而他的夫婿安德烈亞斯·詹克(Andreas Janke),是德日混血,也是音樂家,目前是蘇黎世音樂廳樂團(Konzertmeister, Tonhalle Orchester Zürich)首席。

     林沂蓁5歲那年,由小提琴家外公楊富南啟蒙學琴,讓她與音樂,結下不解之緣。

     8歲那年,全家搬到維也納,充分享受音樂之都的風土人情,在那樣的音樂環境中,耳濡目染,校園內外的成長學習,讓她的音樂人生,呈現更有機多元,幾乎成為信仰,也是與終生志業,她樂在其中。

    最早琴藝的打底,她逐漸以小提琴獨奏家自許,18歲開始學習指揮,她發現指揮更多的挑戰與樂趣,因此取得維也納音樂大學小提琴與指揮雙碩士學位。

    初期,林沂蓁與妹妹林玟君多次返台舉辦音樂會,林家音樂雙姝搭配,鄉里傳唱,頗受讚許,同時,林沂蓁也多次以小提琴手,參加樂團演出,台灣音樂圈其實對她並不陌生。近年,她逐漸淡出小提琴的樂手再色,全力衝刺指揮,希望累積更多現場演出經驗。

     早在2011年、2013年,當時不到30歲的林沂蓁,擔任過羅西尼歌劇節(Rossini Opera Festival)的樂團指揮,後來受邀指揮西南廣播電台交響樂團(SWR Symphonieorchester)、法蘭克福廣播交響樂團(Frankfurter Rundfunk-Symphonie-Orchester),累積了不少經驗與聲譽。

    林沂蓁自去(2022)年起,連續兩年受邀擔任奧地利布雷根茨音樂節樂團指揮,為普契尼經典歌劇《蝴蝶夫人》在湖上的戶外演出,帶領維也納交響樂團,負責現場交響樂曲,2年共指揮了26場普契尼的《蝴蝶夫人》,淒美愛情,她以東方女性的敏銳感受,作了細緻詮釋,如泣如訴,極受肯定。

    維也納交響樂團在林沂蓁指揮帶領下,展現絕佳默契與聲色音質,襯托出現場的絕美情境,讓大家對指揮林沂蓁,印象非常深刻。

    痴情東方女性,有如飄零絕望的彩蝶,找不到幸福落腳處,更像書畫宣紙,墜入湖中,載沈載浮,最後紙破神魂灰飛煙滅。台南文化古都出生的林沂蓁,《安平追想曲》式的情感,以及背後辛酸,感受深切,當她把那種感同身受的心情,移情到《蝴蝶夫人》,透過她指揮棒的起落,由樂手演奏出最感人肺腑的音樂,搏得滿堂彩。

    林沂蓁擔任德國柏林德意志歌劇院駐院指揮2年半,歌劇院駐院指揮工作,讓她有更多機會熟悉多部歌劇作品,對於普契尼的古典歌劇,她早已駕輕就熟。

    不過,布雷根茨音樂節是湖面搭舞台的戶外演出,對指揮來說,需要掌控的方面更多,尤其,聽不到聲樂家的直接演唱的聲音,而樂團在室內拉奏,聲音外送,又受戶外天候、風向、水流⋯等許多因素影響,難上加難。

    兩年26場《蝴蝶夫人》的指揮,對於林沂蓁的功力成長,有如練功的進階,她珍惜再三,也賣命演出,果然繳交出亮麗成績單。

     布雷根茨音樂節創辦於1946年,是歐洲每年備受期待的音樂盛事,舉辦至今已有77年歷史。在湖面上搭建的裝置舞台,是2022、2023年布雷根茨音樂節的一大特色,為歌劇表演創造新視野,在聽覺呈現方面,雖是戶外演出,但考量聲響和音場,樂團是在舞台旁的室內演奏,透過專業音響播放,和戶外舞台的聲樂家,相互配合,7千名觀眾,就在夜幕低垂、湖光山色中,大家排排坐,聆賞歌劇藝術,尤其疫情過後,激情復甦,一票難求。

    這回參加音樂行腳團,前往瑞士、奧地利和德國3國交界處的布雷根茨音樂節,活動就在小鎭的波登湖上,親自品賞《蝴蝶夫人》演出,當晚除了對製作團隊,以東方書畫為概念,搭建宣紙作品狀的演出舞台,讓人眼睛為之發亮,聲樂家在水上舞台,既演又唱,唱腔音色與耐力,都是挑戰,而背後的維也納交響樂團,優質音樂陪襯,呈現現場絕美情境,樂團指揮林沂蓁化繁為簡,運籌帷幄,加分不少,讓來自台灣的樂友,對台灣女兒的實力演出,喝采連連。

    聽到林沂蓁今年底,就要返台擔任TSO (北市交)名家系列的客席指揮,十分開心,於是向林沂蓁發出訊息,林沂蓁開朗親切,很快就回應,由於兩人都在歐洲,咫尺天涯,透過lines電話,我們作了近半個小時的訪談。

    手機傳出年輕大女孩的聲音,林沂蓁說起話來,音調爽朗,令人驚訝的是,她出國迄今超過30年,中文還是說得字正腔圓,連台語她也聽得懂,她說,她們全家在歐洲,也都還是說中文,中文是她永遠的母語。

    「我們台北見!」又在一陣愉悅笑聲中,掛完電話,讓我不油然為林沂蓁的努力與成就,用力喝采。

    旅德新銳指揮莊東杰於9月下旬,將帶領德國波鴻交響樂團(Bochumer Symphoniker)在台灣演出,大家引頸期盼。這回多了女指揮林沂蓁與TSO的合作,搭配德國裔英國女高音莎拉.韋格娜的聲樂演出,精彩可期。

    林沂蓁也是繼呂紹嘉、簡文彬之後,以台灣指揮家身分,立足在國際歌劇院舞台,以及交響樂團中,拔尖出群,持續為台灣爭輝。如果這不是台灣之光,什麼才是呢!?

   

 

作者為典藏雜誌社社長

照片來源:作者提供。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