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00929 告五人演唱會 妙天

簡秀枝》芬尼根守靈夜 基弗在斷垣殘壁中打造希望輪迴

愛傳媒/ 2023.08.20 15:00

簡秀枝》芬尼根守靈夜 基弗在斷垣殘壁中打造希望輪迴

簡秀枝》芬尼根守靈夜 基弗在斷垣殘壁中打造希望輪迴

    【愛傳媒簡秀枝專欄】聽過「芬尼根守靈夜Finnegans Wake」嗎!?遙遠、驚悚而神秘的故事,成為德國藝術家安塞姆·基弗(Anselm Kiefer,1945-)新作的露魂,有如斷垣殘壁的災難現場,卻是期待與迎接重生的希望所在。

    安塞姆·基弗在訪談中強調,崩毀,有時是美麗的,因為那是希望的開始。英國知名作家布萊恩·狄龍( BRIAN DILLON ,1969-)日前也說,在《安塞姆·基弗—芬尼根守靈夜》展覽中,他的作品,彷彿從我們身邊衝過,進入了未來,我們可以和詹姆士·喬伊斯(James Joyce,1882-1941)一起說,「嘿,大家都來了」。

    詹姆士·喬伊斯則是愛爾蘭的詩人,也是20世紀最重要的作家之一,「芬尼根的守靈夜」,正是他創作於1939年、過世前2年的最後作品。

    該展覧,有如電影「明天過後」的災難現場,呈現在英國倫敦白立方畫廊的寬敞空間,建材狀的條型彩帶,從頂端向地面傾灑而下,滿佈入口大門,參觀者得先用雙手撥開才能進入展廳。

    一入展覧現場,大家不會相信那只是當代藝術家的個展現場,而是聯想到烏克蘭戰地、日本311核災現場,或者,大賣場的倉庫,當然也像安塞姆·基弗位於法國普羅旺斯的藝術園區,他把整座藝術山濃縮搬進倫敦白立方畫廊,讓平時几淨窗明、乾淨利落的大空間,風雲變色、面目全非。

   位在倫敦南部、熱鬧的伯蒙德 (Bermondsey) 區的白立方畫廊,鄰近倫敦塔橋 (Tower Bridge),有許多老建築改建的倉庫房與河畔公寓,充滿鄉村風情,正是藝文人士的最愛。

     就在倫敦伯蒙德街上,白色方塊當代藝術館,是歐洲最大的商業畫廊空間,內部空間超過 5440 平方米(約1645坪),於2012 年正式落成啓用。

    其實,該建築已超過半世紀,興建於 20 世紀 70 年代,後來由英國建築師卡斯帕·米勒·克尼爾 (Casper Mueller Kneer )翻新和設計。之後,作為畫廊使用,大型開放式庭院成為特色,畫廊本身則擁有3個寬敞的展覽空間,包括佔地 778 平方米的南畫廊II ,以及自然採光良好的雙層高展間(9x9x9)該建築還設有禮堂、書店、私人閱覽室、辦公室和倉庫。 

     這回,白立方倫敦畫廊為重磅級藝術家安塞姆·基弗,進行「芬尼根守靈夜」的大型個展,展期從今(2023)年6月7日至本(8)月20日,吸引許多當代藝術迷,大家在觀賞、體驗之餘,無不嘖嘖稱奇。

    畫廊的導覧介紹說,在《安塞姆·基弗 –芬尼根守靈夜》中,藝術家的新繪畫、雕塑和裝置,回應詹姆斯·喬伊斯1939 年的小說,進行追憶、對話、鬥爭和改造。

    原來,安塞姆·基弗在年輕時,第一次閱讀了愛爾蘭作家詹姆斯·喬伊斯完成於1922年的作品的《尤利西斯Ulysses》,深受感動,乃繼續接觸與閱讀更嚴格的《芬尼根守靈夜》,從此建立了終身、緩慢而螺旋式的關係,那本充滿循環和迴響的書,常於午夢想迴叩喚著他,在蓄積大半生能量後,呈現了該創作,思維中的流動性循環關係,從事物的中間開始,並在最後一頁返回。

    小說似乎包含了所有的文字、思想、歷史,同樣,安塞姆·基弗在那裡組裝的作品,把他藝術創作生涯中,呈現過的圖案和材料,不乏夾雜瓦礫、電線的田野、向日葵的骨骼、DNA 螺旋,還有吃自己尾巴的響尾蛇。

    混凝土、銅、玻璃櫥窗,難以閱讀的鉛書,到處都是詹姆士·喬伊斯的銘文,讓安塞姆·基弗發現,那些東西,就好像語言本身,已經成為一種材料、一種雕塑媒介,一種當代藝術不可或缺的形貌。

    《芬尼根守靈夜》,有時被視為一座文學紀念碑或廢墟,激進驚悚,但無人閱讀,然而,只要凝視或大聲閱讀一頁,甚至可能只是一個句子或單詞,您就會發現其中包含大量雙關語、引用和祈求,它存在多達 70 種語言和眾多文化,其中包括埃及、愛爾蘭、挪威、伊斯蘭,一切都被混合在一起,就像詹姆斯·喬伊斯在《尤利西斯Ulysses》中所說,「猶太人希臘人,就是希臘猶太人」,而安塞姆·基弗的作品,也一直受到多元文化的滋養,像詩歌、哲學、宗教與科學等等。

    安塞姆·基弗曾經解釋,它們就像大海中的浮標,我游向它們,從一個、游到另一個。北歐神話、德國形而上學、保羅·策蘭和英格堡·巴赫曼的詩歌:那些不同的作品,在作品的空間、或時間中共存。

     對於詹姆斯·喬伊斯,一位將語言的過去和未來,編織成一部作品的作家,而忠實的安塞姆·基弗,加以延伸引用,成為創作上的絕無僅有的特色題材。可是在循環輪迴的現實裡,彷彿時間倒流、空間錯置,詹姆斯·喬伊斯反而因為安塞姆·基弗的發揚光大,成為他的精神信徒。

    值得一提的是,安塞姆·基弗  《芬尼根守靈夜》是他與白立方畫廊集團合作,完成了倫敦伯蒙德白立方展覽」的三部曲之一。

     首部曲發生在2016 年,「瓦爾哈拉Walhalla」在藝術、音樂和文學中,呈現了雕塑和繪畫作品,召喚著北歐神話中的天堂大廳,以及其複雜的來世。

    瓦爾哈拉指的是北歐神話中的天堂之地,也譯作英靈殿,是位於神國阿斯加德境內的一座宏偉殿堂,由阿薩神族之王奧丁統治。在戰鬥中死去的人,有一半在死後由女武神瓦爾基麗 (Valkyrja) 帶領前往瓦爾哈拉,與奧丁在一起。而另一半則被女神弗雷亞選中,前往弗爾克范格的戰場。在瓦爾哈拉,死去的戰士們(被稱為英靈戰士)和日爾曼英雄和國王一起,準備在諸神的黃昏中幫助奧丁。

    二部曲,則呈現於2019年,在《超弦、符文、諾恩斯、快結》中,安塞姆·基弗的雕塑和繪畫,以黑暗蜿蜒的形式,和扭動的材料,把希臘神話、古代文字形式、和弦理論的推測,結合在一起。

    而今年的新展覽,源自文學,看似單一,但無所不包,是3部曲中最雄心勃勃的。在白立方倫敦畫廊裡,就像在安塞姆·基弗位於法國南部普羅旺斯的山丘工作室裡,把幾十年來的舊作、新作、半成品,悉數呈現,瞬息萬變的環境,隨時可能遇到許多思想和措辭的轉變,許多繪畫或雕塑,也成為實驗及冒險,林林總總的過去經歷,都考驗、鍛煉了安塞姆·基弗,當然也豐富、成就了他的創作世界。

    彷彿又聽到布萊恩·狄龍在說著:安塞姆·基弗在《芬尼根守靈夜》中,他的作品,從我們身邊衝過,進入了未來,我們可以和詹姆斯·喬伊斯一起說,大家都來了!

     根據資料顯示,安塞姆·基弗出生於德國多瑙艾辛根(Donaueschingen),自1993 年以來,一直在法國生活和工作。

    他舉辦過的展覽,廣泛多元,琳琅滿目,包括

1、在威尼斯公爵宮(Palazzo Ducale ) 舉行的個展(2022 年)

2、弗蘭茲馬克博物館,科赫爾,德國(2020)

3、Couvent de la Tourette,里昂,法國(2019)

4、阿斯特魯普·費恩利博物館,奧斯陸(2019)

5、國家艾爾米塔甚博物館,聖彼得堡(2017)

6、阿爾貝蒂娜博物館,維也納(2016)

7、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2015)

8、倫敦皇家藝術學院(2014)

9、特拉維夫藝術博物館,以色列(2011)

10、阿姆斯特丹國立博物館(2011)

11、路易斯安那現代藝術博物館,漢勒貝克,丹麥(2010)

12、巴黎大皇宮(2007 年)

13、西班牙畢爾巴鄂古根海姆 (2007)

14、SFMOMA,舊金山加利福尼亞州(2006 年)

15、德克薩斯州沃斯堡現代藝術博物館(2005)

16、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1998)

17、新國家美術館,柏林(1991)

18、和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1987)

     除此之外,2019 年,安塞姆·基弗被柏林猶太博物館,授予著名的理解與寬容獎,並於 2017 年榮獲 J. Paul Getty 獎章。

    2007 年,基弗成為自 50 年前的喬治·布拉克(Georges Braque ,1882-1963)以來,第一位受委託在巴黎盧浮宮,創作永久性作品的藝術家。

    2009年,他創作了一部歌劇《Am Anfang》,以紀念巴黎國家歌劇院,成立20週年。

    2020 年 11 月,安塞姆·基弗在巴黎先賢祠推出了由6個玻璃櫥窗組成的永久裝置。它與法國當代作曲家帕斯卡·杜薩潘(Pascal Dusapin ,1955-)的作品一起,是總統艾曼紐·馬克宏(Macron,1977-)委託創作的一組重要作品。那也是自 1924 年以來,首次為先賢祠執行該類的委託項目,備極榮耀。

     多年前曾在白立方香港畫廊的安排下,參觀過安塞姆·基弗在法國普羅旺斯的藝術園區,近距離觀賞他的藝術王國,滿山遍野,藝術就在其間,甚至開挖地下雕堡豪溝,打造戰地場景,而寬敞粗獷空間,有如文明都會的老宅閒置空間,他廣邀全球藝術同好,收藏家到城堡小聚,欣賞小型室內樂演出,然後大啖他廚師兒子的豐盛晚宴,印象深刻。

     疫情季節,在拍場上,傳出安塞姆·基弗的市場熱度驟減,市場專家就說,他已過時,已經江郎才盡。聽到那樣的話語,再看倫敦白立方的展覽現場,恍然大悟,原來,塞姆·基弗不但不是過時,沒有江郎才盡現場,而是他越來越不在乎巿場,他的創作,回歸歷史記憶,回到初心,圓他自己創作大夢,至於那狀似建築工地、災難現場的作品,如何收藏,如何計價,他一點都不在乎。

     大師就是大師,78歲的安塞姆·基弗,已經到了無招之招,信手拈來,都是藝術創作的新天地,我們豈能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值得三思!

作者為典藏雜誌社社長

照片來源:作者提供。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