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鄉親在模里西斯的貢獻,不僅僅剛剛看到的朱梅麟爵士,大批客家人遷移到模里西斯,一直到現在,各行各業都能發現客家人打拚的身影,從觀光旅遊、紡織工業等,讓模里西斯的經濟呈現多樣化發展。 清可見底的海水,碧綠無波的淺灘,艘艘遊艇像繁星點點,度假意象美得讓人屏息。 人稱「印度洋上的一顆珍珠」,模里西斯整座島嶼被珊瑚群環繞,經過海浪長期淘洗,造就超過100公里的白色沙灘。 得天獨厚的自然美景,也讓旅遊業成為模里西斯,經濟的重要支柱,和外匯收入的重要來源。 模里西斯客家鄉親 顏建亨:「多數都是歐洲人,多數歐洲人都喜歡,歐洲過來這邊,(亞洲人多嗎),亞洲人不會旅遊,亞洲(人)的性格不同,他們的行程都會比較緊湊,不是說會想要坐下來看世界。」 客家鄉親顏建亨:「在模里西斯經營度假村將近40年,觀察島上因為法語流通和地緣位置,常年是歐洲人的旅遊勝地,反觀亞洲遊客較少,因此甚至遊說政府給予臺灣『落地簽』,吸引更多旅客。」 模里西斯客家鄉親 顏建亨:「就要有人過來跟政府商量、安排,政府看得起臺灣,不是看不起臺灣,旅遊他們很歡迎,模里西斯專門種甘蔗(甘蔗),再來第二代就開始做織造廠,香港人過來,第三個就是旅遊事業。」 旅遊業雖然是模里西斯的經濟骨幹,但因為國內的產業多樣化高,從原本以農業為基礎,轉變為以旅遊、紡織、糖業,和金融服務為基礎的,多元高收入經濟體,也讓模里西斯經濟發展因此更有彈性。 各色塗料壓燙印刷,解密客家鄉親經營的成衣工廠,從染整布料、裁剪、印刷、包裝,一條龍包辦。 模里西斯紡織廠顧問 薩昌齡:「我們出來就是布,不見得交給我們自己的成衣廠,我們也可能會交給別人的成衣廠,像臺灣的染整廠出來的布,大部分也是交到越南還是埃及,還是非洲其它地方也是去做成衣。」 前進模里西斯經營成衣紡織數十年,鄉親發現非洲地區紡織產業市場,無時無刻變幻莫測,尤其在撒哈拉沙漠以南,南非成衣製造業,把重心轉往賴索托和史瓦帝尼,而且大多都由臺灣業者經營。 模里西斯紡織廠經理 丘林:「有很多廠已經開始轉移到其它的地方,像是馬達加斯加島,因為紡織業廠在毛里求斯(模里西斯),已經差不多有40多年的歷史了,那整個隨著整個成本,隨著毛島的經濟發展、工資的提高,就是說成本已經是比較高的了,那一些低成本的成衣,在毛里求斯(模里西斯)已經不適合做了。」 觀光、蔗糖、紡織、服務業,模里西斯海島經濟命脈,客家鄉親運籌帷幄,在印度洋上、決勝萬里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