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柯文哲 av 九淺一深

資誠舉辦2023亞洲生技論壇: 探討生醫投資併購趨勢 發布台灣生醫併購白皮書

中央社/ 2023.07.26 17:03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30726 17:03:47)由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與全球BIO生技協會共同主辦「2023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於7月26日至30日舉行,今年大會主題為「擁抱亞洲生技動能」(Embracing Asian Dynamics),聚焦國際投資趨勢、創新技術療法與市場供應鏈三大議題。

在7月26日上午大會焦點主題論壇「Plenary Session - Global Biotech Development」,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PwC Taiwan)特別邀請PwC Strategy&歐洲生醫負責人Jens Neumann,演講主題「Biotech & Pharma Supply and CDMO Trends, dynamics and implications」,分享全球委託開發製造服務(CDMO)議題,探討各國競相投入的生醫專業代工未來供應鏈趨勢。

PwC Taiwan與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於7月26日下午共同舉辦展望國際投資趨勢主題論壇「Invest for 2024 and Beyond」,邀請眾多國際投行探討生醫投資趨勢,並由寬量國際(QIC)策略長谷月涵擔任主持人。本論壇由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榮譽副所長曾惠瑾、維梧資本創投合夥人馬海怡聯手籌備。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暨聯盟事業執行長周建宏於論壇開場致詞時表示,全球經濟體系走過疫情的波瀾,隨著人們對於健康與生活品質要求不斷提升,在精準醫療、再生醫療與數位健康領域技術的突破,吸引2024年更多投資人關注生醫領域,帶動相關投資蓬勃發展。

全球CDMO產業轉型 亞洲成長動能最強 PwC Strategy&歐洲生醫負責人Jens Neumann指出,全球生技製藥市場預計將從2022年1.18兆美金,成長至2027年達1.56兆美金,年複合成長率(CAGR)為6%。其中新興生醫產品(包括基因治療、細胞治療、溶瘤病毒與核酸藥物)是成長最強勁的領域,年複合成長率高達44.4%;其次為生物製劑,年複合成長率9.2%,

Jens Neumann強調市場的改變驅動CDMO產業轉型,從過去聚焦小分子藥品和生物製劑代工,未來十年將擴大布局新興生醫產品。全球CDMO大廠轉型為全方位的「委託研究、開發暨製造服務」(CRDMO) ,整合臨床前藥物探索、早期研究、製程開發與商業化製造之一站式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全球CDMO大廠持續投注資本支出與營運資金以推升產能,北美與歐洲整體哺乳類生物製劑總產能(Mammalian biologics capacity)於2022年皆分別成長至將近250萬公升,但往後成長將停滯。亞洲目前產能約為150萬公升,但預計2022年至2024年產能年複合成長率達8.3%最為強勁。

國際投資銀行看好 生醫資本市場穩定成長 寬量國際策略長谷月涵指出,地緣政治風險近來話題不斷,升息亦對資本市場產生影響,使投資人偏向保守。生醫產業是防禦性的投資之一,主要由於生醫產業研發時間較長,且不受經濟景氣影響。依據寬量國際今年4月發布2023年投資展望報告,台灣生醫產業資本市場成長啟動,受惠於近期新藥取證加速轉化為商業銷售,總體營收成長率預計將從2022年的15%成長至2024年的18%。

本投資趨勢主題論壇亦邀請高盛(Goldman Sachs)投資醫療事業群主席童牧知(Sam Thong)、傑富瑞(Jefferies)投資銀行總經理Michael Brinkman、花旗(Citi Group)醫療保健投資銀行部負責人Makiko Iwai以及Nasdaq大中華區商務發展副總監David Chen等國際投行與機構共同探討亞洲與台灣生醫投資成長趨勢。

生醫產業上市櫃與併購動能強勁 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將於7月28日下午舉辦區域合作論壇「Regional Collaboration Forum - Taiwan」,邀請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審計服務營運長徐聖忠、資誠會計師林冠宏與普華國際財務顧問公司執行董事翁麗俐分享台灣生醫產業上市櫃與併購趨勢。

台灣生醫產業上市櫃家數與總市值自2018年以來穩定成長。截至2023年5月底總市值達1.3兆台幣,較2022年底成長達7%。而政策支持亦是生醫產業上市櫃成長的主要動能,2007年政府頒布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現已更名為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條例),並於2017年與2021年二度修法擴大獎勵範圍。另一方面,2021年台灣證券交易所「台灣創新板」開板,鼓勵生技醫療與其他新興產業參與資本市場。

觀察生技製藥台灣上市櫃次產業別,已從學名藥與原料藥走向生物製劑與再生醫療;而醫療器材上市櫃方面則更加多元,以微創手術、精準分子檢測及醫學影像等次產業受到投資人關注,並且亦有AI智慧醫材公司持續準備投入資本市場,帶動台灣ICT與生醫產業整合趨勢。

《2023台灣生醫併購白皮書》:護國群山 蓄勢待發 PwC Taiwan於本論壇發布《2023台灣生醫併購白皮書》,主題為「護國群山 蓄勢待發」,剖析全球及台灣生醫企業近年來重要策略布局及對未來併購、投資市場的展望,同時提出對台灣生醫產業的五大建議及併購投資的三大關鍵。

全球及台灣生醫產業之併購交易在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響,使整體併購、投資市場呈現暫時性的凍結。然而隨著疫苗問世、致死率下降、疫情趨緩,於2021年起全面復甦,全球生醫產業併購交易總金額達美金5,540億元;台灣亦呈現同樣併購態勢,台灣生醫產業2021年併購交易總金額達新台幣748億元,也創下近年新高。

雖然2022年全球政經環境不確定等負面因素持續衝擊市場,再加上高齡少子化的趨勢益發成形,但人們追求更健康與生活品質的需求不曾停歇且更為堅定。展望未來,各生醫產業參與者將被成長前景所吸引,全球與台灣生醫產業併購活動將開始反彈。

生醫產業仍為台灣重點產業之一,各方資金、資源投入有利於快速成長 普華國際財務顧問公司執行董事翁麗俐指出,台灣生醫產業延續近年發展熱度,尤其在政府政策利多支持、生醫人才輩出、國際大廠關注重視等眾多有利因素加持下,生醫產業仍是台灣積極發展的重點產業之一。

此外,第七屆生策會理監事選舉於2023年2月16日完成改選,生醫、科技、金融等各領域要角全部到位,且獲選之理監事皆為各領域、各企業之重要決策者,突顯出台灣生醫產業已邁入新時代,吸引各方資金與資源的投入,且有科技業、金融業的合作,有助於攜手走入國際,讓台灣生醫公司成為國際要角。

台灣生醫產業五大趨勢 1. 委託開發暨製造服務(CDMO)為業者高度看好的領域,全面啓動布局 2. 為直接掌握消費者數據與需求,各類生醫業者競相併購醫療零售實體或線上通路場域 3. 併購後創造價值再出售,極大化投資組合價值 4. 資本市場掛牌公司大股東結合私募基金,下市尋求另一波成長與轉型 5. 台灣生技製藥公司受國際投資人青睞,成為重要合作夥伴

翁麗俐說明,生醫產業需要長時間的培養與布局,人才、資金及商業模式缺一不可,台灣生醫產業在技術發展、製造實力上已受國際肯定,同時具備創新突破的能力。惟相比於國際競爭對手,規模相對偏小、資源上相對受限,影響爭取國際級具規模的業務及投資併購具有潛力標的之機會。

台灣生醫產業發展之五大提醒與建議 1. 產官學完整連結,帶動技術移轉及商業化 2. 生醫、科技、金融等各式多元領域,深度合作 3. 持續接軌海外市場、串接國際發展資源 4. 完整的中長期發展計劃,逐步蓄積實力 5. 展現充足決策力與執行力,驅動快速成長

藉由併購、投資來集結眾人之力,打造健康自在的生活 不論是策略或財務投資人,對於生醫產業的併購投資、ESG等為日益重要的評價因素之一,而「價值創造」更是成功的基石,以下為併購、投資的三大關鍵:

1. 併購、投資的成功關鍵,在於該交易能否真正對併購雙方創造額外的價值 (Value Creation) 2. 完成併購案後,如何更進一步發揮併購交易價值 (Deliver Deal Value),才是併購功力的高低 3. 將ESG思維內化在企業的併購、投資策略中,並在創造併購價值時,同步樹立ESG永續典範

翁麗俐建議,台灣生醫企業持續接觸國際化、多元化的各式資源,生醫業者除自身穩健成長外,更可透過併購結盟整合新技術與串接資源加速成長,以達成市場對於生醫業者的期待。

前排左起:Nasdaq大中華區商務發展副總監David Chen、高盛(Goldman Sachs)投資醫療事業群主席童牧知(Sam Thong)、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暨聯盟事業執行長周建宏、寬量國際(QIC)策略長谷月涵;後方螢幕左起:傑富瑞(Jefferies)投資銀行總經理Michael Brinkman、花旗(Citi Group)醫療保健投資銀行部負責人Makiko Iwai於「Invest for 2024 and Beyond」國際投資趨勢主題論壇合影。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