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hbl 國際音樂節 中信兄弟

了解「愛的語言」運用!不只5種,更精準的表達愛、感受被愛。

今健康/今健康 2023.07.24 17:10

在一個關係中,有人時時感覺到充滿愛、也有人時常覺得沒有愛的感覺,這和如何感受愛、如何表達愛密切相關,了解「愛的語言」就相當重要。擁抱心理諮商所許翊庭諮商心理師指出5種愛的語言以及運用方式,更有利準確的表達愛、更準確的接收愛。

了解5種愛的語言,
更精準的表達愛、感受被愛。

許翊庭心理師表示,愛的語言是由美國知名的婚姻諮商師、同時也是一為牧者:蓋瑞查普曼博士(Gary Chapman)所提出。在多年諮商過程中發現了5種表達愛和接收愛的型式。

肯定的語言:
顧名思義就是以肯定、讚美對方的方式表達愛;當自己受到肯定或讚美的時候,會有被愛、自己的美好被對方所了解的感覺。

精心的時刻:
指得是有品質的相處時刻,未必需要相當耗盡心力規劃,可以很簡單,也可以是很用心的準備,例如約會、出遊、聊天、逛街、一起吃個飯等。

真心的禮物:
以贈送真心準備的禮物表達愛,重點不是在禮物有多昂貴,而是日常觀察對方喜好或所需,時不時準備小禮物。例如知道對方疲倦的時候喜歡吃巧克力,在對方下班後準備巧克力給對方。

服務的行動:
以真心誠意的實際服務、做事情表現,未必是需要大事情,例如為對方綁鞋帶、按摩、拿東西、為對方準備晚餐、看對方很累而包辦所有家事等等。

身體的接觸:
泛指所有親密的身體接觸,例如牽手、摟腰、親吻、擁抱、摸頭、撫摸、性愛等,當與對方親密接觸時可以深刻感覺到愛,非單單僅限於性愛。

#許翊庭 #擁抱心理 #愛的語言 #愛之語 #兩性關係 #感情關係 #親子關係

不了解愛的語言會怎樣?
知道了可以有什麼好處?

當雙方語言不通時:
許翊庭心理師表示,就像一般的語言一樣,人和人的交流若是語言不通很容易雞同鴨講,愛的語言也是,當不了解自己的、對方的愛的語言,就很容易瞎忙一場,覺得自己已經很努力了,但對方就是不明白自己的真心。又或者一直等待、感受不到對方的愛。這也樣的情況下,也就有可能越要越多,或越做越多,讓彼此喘不過氣。

不明白愛的語言,兩人漸行漸遠:
舉例來說,以亞洲社會來看,常見丈夫非常努力的在外工作、賺錢、養家、買禮物給妻子,但卻和妻子漸行漸遠,因為妻子其實期待的是丈夫可以在家裡一起好好的吃頓飯、聊聊彼此的生活、可以有個美滿的性生活。

這例子就可以看到丈夫表達愛的語言的方式可能是服務的行動、真心的禮物,但妻子則是精心的時刻、親密的接觸,兩人不在同個頻率上,也就容易感受不到愛、或愛無法傳達給對方,兩人的距離也就會越來越遠。

了解愛的語言,拉近彼此距離:
相反的,了解自己和對方愛的語言,可以更精準的方式愛對方、讓對方更確實的感受到被愛。也可以讓對方知道可以如何表達愛、讓自己感受到被愛,避免繞遠路。

以前述例子來說,感受不到愛的一方、妻子,可以邀請正在悶著頭努力付出、但沒察覺到用錯方式表達愛的丈夫,兩人一起研究、交流自己與對方愛的語言,就有機會讓彼此在同個頻率上。又或者丈夫可以邀請妻子一起了解彼此愛的語言,也就不用一直用不適合的方式表達愛。

#許翊庭 #擁抱心理 #愛的語言 #愛之語 #兩性關係 #感情關係 #親子關係

如何了解自己愛的語言?
可線上測驗,自我觀察是關鍵!

了解自己和對方愛的語言,現在網路上已有相當多的心理測驗可進行,許翊庭心理師表示,不論是何種的心理測驗,準確度都不會達到100%,因為只是一個大方向,是幫助自己探索自我的一種方式。且愛的語言也可能會隨時間、經歷而改變。因此可以參考心理測驗,不過最重要的還是在於自我觀察、並和對方討論交流。

愛的語言進階運用!
不只5種、不只用在愛情。

也可以更加精準:
愛的語言雖然有5種,但每個人也並非只有特定的一種,也有可能是複數,主要看該語言的強度。而這5種也僅是個大方向,也有可能出現這5種以外的,或是有更細微的。例如就是很喜歡在回到家時對方一句「歡迎回家」,或是在準備出門上班時一個親吻,若自己知道也可以和對方討論。

也可以運用在親子等關係上:
除此之外,愛的語言也可以運用在各種關係上,例如親子關係。不過在親子關係當中,孩童正處於探索階段,父母會較做為引導的腳色,觀察、了解孩童的愛的語言,並適度的以此給予愛,小孩也可以更扎實的在愛的環境中成長,而非僅是發零用錢。

親子間愛的語言注意事項:
和孩子一同探索愛的語言時,在「身體的接觸」上也會需要留意教導界線觀念,避免孩子誤以為任何人都可以如此親密,且親子之間也會有應有的界線。

#許翊庭 #擁抱心理 #愛的語言 #愛之語 #兩性關係 #感情關係 #親子關係

《延伸閱讀》

.別讓求偶焦慮破壞幸福可能!心理師指6原因、4影響、4招助改善。

.感情、婚姻不順怎麼辦?如何好聚或好散?心理師道破關鍵!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