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大谷翔平 徐名駒 鼎泰豐

不明發燒、盜汗、體重減輕⋯台大醫揭這種「慢性白血病」好發60多歲

優活健康資訊網/馮逸華 2023.07.13 15:50


63歲婦人10年前發現罹患白血病中的慢性淋巴性白血病,歷經多年化學治療,承受身體上的不適,後來仍然不幸復發,更轉為高惡性度血癌,最後接受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終獲根治。醫師指出,慢性淋巴性白血病好發60多歲長者,對化療反應不佳且預後難治,所幸目前新型口服標靶藥物,自今年7月起納入健保給付,副作用低且大幅提升無惡化存活期。



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表示,慢性淋巴性白血病(CLL)好發於60~70歲長者,佔白血病總發生人數約9%,台灣每年約新增200~250名病患;慢性淋巴性白血病早期症狀不明顯,多半在健檢時因白血球過高而確診,由於症狀不典型,常被誤認是老化而延誤治療。

延伸閱讀:
疲倦發燒、瘀青出血⋯就是急性白血病嗎?醫教「1關鍵症狀」判斷



CLL常見7大症狀

賴基銘說明,白血病又稱血癌,號稱「沉默殺手」,可依病程進展分為急、慢性,再依細胞的來源及型態特徵,細分為骨髓性及淋巴性;初期症狀不具特異性,多數患者常與感冒、老化混淆,難以發覺。其中CLL通常是最早出現症狀,化療預後狀況卻最差的慢性血癌。

CLL常見7大症狀如下:

  • 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半年內下降1成以上)
  • 不明原因的反覆發燒
  • 夜間盜汗
  • 淋巴結腫脹
  • 全身倦怠
  • 食慾不振
  • 全身乏力

延伸閱讀:
喝豆漿、吃豆腐會得乳癌嗎?教你正確吃法「罹癌風險不增反降」



CLL治療困境及解方

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理事、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姚明表示,過往治療CLL以化療為第一線治療選項,若再復發則需接受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但患者確診時大多皆已超過60歲,9成以上患者都有1種以上的共病,身體條件恐怕無法負擔化療所帶來的如噁心、嘔吐、頭暈等嚴重副作用。

此外,近年發現其中約1成患者屬於「17p染色體缺陷」CLL高風險族群,卻對標準化療反應不佳且預後最難治,中位數存活期僅3~4年。所幸健保署自今年7月起,有條件給付新型標靶藥物,作為CLL高風險族群的第一線及第二線治療,提供病患更安全、副作用低的治療選擇,且可省下原先自費每天一顆藥即需6,000元、每年上百萬元的醫療費用。

中華民國血液及骨髓移植學會秘書長、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蔡承宏表示:「台灣CLL第一線治療建議,總算與國際接軌。」他舉一篇刊登在國際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的研究顯示,與傳統化療合併針劑標靶相較,以單用新型口服標靶藥物治療患者,24個月無惡化生存期可從47%提高為87%,且能降低心房顫動、高血壓、出血等副作用,進一步提升患者生活品質。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