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仁勳 00919 博愛座

提高我國證券市場競爭力 王詠心:要讓外資也愛買台灣的國際ETF!

中央社/ 2023.06.26 10:00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30626 10:00:36)▲證期局前局長王詠心是推動台灣ETF發展的重要人物。(圖/非凡新聞攝影) 根據統計,台灣整體ETF規模約2.89兆元,每4人就有1人有ETF!台灣第1檔ETF於2003年6月30日誕生,到現在已有20年歷史,當年參與制定ETF法規的關鍵推手-證期局前局長王詠心表示,ETF是一個「劃時代且具革命性的新商品」;她也回顧20年來,台灣投資市場如何催生0050並讓ETF成為全民理財運動的關鍵。

王詠心回憶當時,我國證券市場希望能有一種便宜且透明的基金商品可以問世,卻因為法規、投資人認知不足,導致當時的指數型基金一直無法順利發展,直到國際間有了ETF的概念後,認為這確實是我國市場所需要的,於是著手推行。雖然當時仍面臨許多問題,但最終花了近1年時間、修改了17項法規,並核備了證交所的14項的規章,終於在民國92年的6月30日讓首檔ETF-元大台灣50(0050)順利上市。

經過20年的發展,現在我國ETF受益人數已接近700萬人,以今年的第1季為例,台灣投資人定期定額投資ETF或股票的前十大標的當中就有7檔是ETF,且前三名都由ETF包辦,就連台積電都僅名列第四;而整體ETF規模持續仍成長中,不管是資產規模、成交金額,台灣在亞洲市場中都是名列前茅,台灣債券ETF更是拿下亞洲之冠。

台灣ETF市場之所以能夠有如此輝煌的表現,「生態圈的建立」功不可沒!王詠心分析,想要建立成功的生態圈,包括法規制度、市場參與者、產品設計、指數編製、人才培育、投資人的教育宣導等各個環節,缺一不可,而台灣做到了!

王詠心分享了幾個成功關鍵點。首先是民國92年到97年的基礎建設建置期,此階段主管機關持續加強投資人宣導及法規的修正;再來是民國98年至102年,我國與香港的主管機關共同協議,建立台、港ETF的相互掛牌機制,從此我國市場開始有海外指數ETF,同時逐步引進日、美、歐及其他亞洲市場的指數ETF商品,讓投資人能輕鬆布局海外市場。

到了民國103年至105年,ETF進入「多元創新期」,當時主管機關正在研議是否開放槓桿反向的ETF,「這對當時的亞洲市場來說,是走在很前端的創舉!」王詠心自豪的說,不僅如此,還同步建置期貨ETF相關法規,並在民國104年推出期貨ETF,包括黃金、原油等ETF就此問世,台灣ETF市場百花齊放。

民國106年1月1日迎來另一個重要關鍵,那就是「債券ETF於10年內停徵證券交易稅」,帶動整個債券ETF蓬勃發展,王詠心將這段時間稱之為「ETF發展的最後一塊拼圖」,而當時也開放了「證券商辦理定期定額投資股票及ETF業務」,自此,ETF投資成為台灣投資人的全民運動。

「現在,你在台灣用ETF就可以買到全世界的股票、債券及商品,進行完整的資產配置,還有主題型、高股息、ESG等各式不同商品可供選擇。」王詠心期許,未來台灣ETF市場能有更多元化的商品推出,尤其是永續投資的主題,能帶動上市上櫃公司注重自己的ESG永續績效,促使他們改善ESG方面的表現,這是我們證券市場一個正面的力量,也進一步提升國際競爭力,再者,國內業者具有相當豐富的經驗、甚至可擔任其他新興市場發行機構的技術顧問,也許台灣可進一步建立「亞洲國家的ETF培育中心」,分享台灣的成功經驗,並與國際市場交流觀摩。

王詠心也希望,以後外資到台灣市場投資不是只有買台股,也可以來買我國所發行的國際指數ETF,她說,這不僅是她的夢想,也是台灣市場最終的目標。

※活動訊息: 今年適逢ETF掛牌20週年,為促進全民對ETF商品特色之認識並協助大眾參與ETF市場,臺灣證券交易所攜手證券櫃檯買賣中心、臺灣期貨交易所、臺灣集中保管結算所共同舉辦「榮耀20 ETF啟動財富博覽會」,訂於112年8月11日至8月12日,在台北世貿一館D區盛大舉行。 「審慎投資,自負風險」、投資一定有風險,申購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