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地震 大樂透 邱軍

卡霍夫卡大壩毀損對國際社會之影響/魯云湘

台灣好報/ 2023.06.09 23:19

魯云湘(自由撰寫人)

水攻,是與火攻相反的兵法戰術,以人為引水的方式,作為淹敵、破城之用。

而水攻作戰,將對土地產生泥濘、打擊軍隊士氣、孳生蚊蟲病菌,更重要的,暫緩敵方的進軍速度。與火攻的不同之處:火勢是可控的,而水勢則受地形影響甚鉅,除非有大量人力物力將地勢改變,否則當洪水來臨之時,多半只能聽天由命。

三天前(6月6日),位於烏克蘭南部的赫爾松州卡霍夫卡水電站遭到破壞,造成聶伯河下游地區遭到大水淹沒、寸步難行,受災的土地範圍目前尚在統計中,然而卻有數萬人的災民無家可歸。想當然爾,俄烏雙方當前應卯足全力的抹黑彼此,指責對方是將大壩炸掉的主謀。

不論是俄烏其中一方或是第三方勢力將大壩破壞,以俄國的立場,整個赫爾松戰線的壓力將緩和下來卻是不爭的事實。尤其是北面的別爾哥羅德州(俄羅斯西部頓內次河旁)仍遭自由俄羅斯軍團持續性地侵擾,而俄軍卻無法抽調主力部隊前往抵禦。此次大壩遭到破壞,不僅將烏軍的攻勢暫緩下來,俄軍亦可能趁此將駐守的軍隊轉進整編,或調動部隊到別爾哥羅德地區進行掃蕩作戰,以穩定該處後直接對烏軍進行反擊行動。

「國際社會的影響」
卡霍夫卡大壩(見圖,翻攝網路)無論是在政治、經濟及軍事都具有相當程度的戰略價值,此番遭到破壞,從軍事角度觀看,確實達到緩和該處戰線壓力的目的。但相對的,以國際政治、經濟及社會的視野切入,是否將造成莫大的變化,卻是值得後續關注的。以下是經筆者觀察,整理出大壩毀損於國際上造成影響的幾點可能性:
其一、生態環境災難。
洪水受地形地勢影響甚鉅,相同地,對地形環境帶來的災難也是一樣的。水災的發生雖然僅短短幾日,但待大水退去、滿地的泥濘不在、重新投入家園建設,則是需要花費數月的時間來完成。而且大水淹沒的地區,也會影響飲用水來源,並可能造成蚊蟲孳生,進而引發新型態的疫情肆虐。

其二、國際糧食危機。
此外,雖說赫爾松主要為造船工業,對烏克蘭糧食生產出口可能影響不大,但卡霍夫卡大壩囤積的水量,卻是作為農業灌溉用水的重要來源。是否將造成其他產糧地區的收成減少,或是遭到惡意的商人從中作文章、哄抬國際糧食價格,造成糧荒的人道危機再現。

其三、災民撤離問題。
本因戰火而導致家園早已不安全,現在又因水災而被迫撤離。該地居民內心的不滿與憤怒是可想而知的。且面對俄烏衝突的結束仍是遙遙無期,安排災民撤往其他地區或是國家,仍是一大問題。畢竟目前戰線情況嚴峻,無人可以保證身處戰區的災民能得到俄烏雙方的安全庇護。

其四、國際人道救援。
相信從去年俄烏發生衝突開始,世界各地便有熱心民眾發揮善心捐款及物資送往烏克蘭或是俄羅斯。鑒於此次災區恰逢戰場前線,無人能擔保所捐出的金錢物資是否真的可以順利送抵災區,幫助災民;又或者是假借國際人道救援名義,運送大量的軍事武器裝備至俄烏前線。為避免戰後遭到勝利者的起訴,國際人道救援組織(如紅十字與紅新月會、無國界醫生組織等)極可能面臨到重重困境,而影響投入與否的決定。

「國際間由誰獲利?」
雖說一處遭到破壞的水壩是無法對國際局勢造成過多的影響及改變,但筆者卻注意到一個細微的環節:「在烏克蘭得到歐美提供的M1系列主戰車,以及M2系列運兵裝甲車,並已完成計畫在赫爾松地區發起反攻作戰的關鍵時刻,卻恰巧遇到大水淹沒該地區而不得不將行動暫緩,投入災民救援作業。」

發生的時間點實在拿捏的恰到好處,並讓俄烏武裝衝突又因此繼續拖延下去,實在是很難令筆者相信是俄羅斯或是烏克蘭所為。但戰爭的腳步放慢下來已是不爭的事實,無奈俄國很難不背這個黑鍋,因為戰場局勢的發展,正如同白崇禧將軍及蔣百里先生在抗戰中曾使用的戰略:『游擊戰與正規戰相配合,積小勝為大勝,以空間換取時間。』

至於有沒有第三方勢力介入,也無相關的資訊或證據可以證明,所以我們目前只能關注後續局勢的發展,等待始作俑者浮出水面的時刻。

新聞圖片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