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大谷翔平 徐名駒 鼎泰豐

誰偷走你的專注力?如何停止瞎忙?「6大專注力陷阱」小心這種最危險

優活健康資訊網/Uho編輯部 2023.05.10 09:00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社會,人們常因一點小事而受影響,多數人都能感覺到,自己越來越無法長時間保持專注,無論是思緒或對話都趨向碎片化;那要如何才能保持專心、深入思考?英國記者約翰.海利(Johann Hari)《誰偷走了你的專注力?》一書中,分享影響專注力的真相,幫助讀者打造專注力。以下為原書摘文:


損害專注力的6大效應

我將了解到的證據拼湊起來,發現受訪者們提供了6種不同的效應,這些機制目前都正在運作,並且損害著我們的專注力。

  • 渴望獎勵的效應:這些網站和應用程式旨在訓練我們渴望頻繁獲得獎勵,讓我們渴望得到愛心與按讚。我在普鎮無法上網時,曾因為得不到這一切而感到失落,而且經歷了漫長的「戒斷」過程。崔斯坦曾告訴一位採訪者,如果你習慣需要這些增強,就「很難與現實世界相處,因為它不像網路,能頻繁而直接地提供獎勵。」這驅使你比零經驗的人更渴望拿起手機。你會躲避工作及人際關係,尋求甜蜜的轉發分享。
  • 比平常更多換頻的效應:這渴望促使你比以前更頻繁地切換任務,經常拿起手機,或是在電腦上點擊臉書。當你這樣做時,就開始付出因切換造成不專心的一切代價。有證據顯示,不專心對思考品質的影響,就跟酒醉或嗑藥一樣。

延伸閱讀:
想成功就別半途而廢!心理學教授教你:先學會「用對句型」訂目標




  • 裂解的效應:這些網站以極具體的方式了解哪些事能引起你注意。它們知道你喜歡看什麼,也知道什麼能讓你興奮、生氣、大怒。它們了解如何刺激你(具體來說,知道什麼事會讓你分心)。就如崔斯坦對我所說,這表示他們能「裂解」你的注意力。只要檢測到你即將放下手機,它就會裂解你的最佳狀態,刺激你繼續滾動。較老的科技(例如紙本或電視)無法以這種方式瞄準你,但社交媒體確切知道要在哪裡鑽探,它會探勘你最容易分心的地方,並加以瞄準。
  • 憤怒的效應:由於演算法的運作方式使然,這些網站經常讓你怒氣沖天。事實證明,憤怒本身會扭曲你專注的能力。多年來,科學家們不斷在實驗中證明了這一點,他們發現如果惹你生氣,你就不太去注意爭論的品質,導致「處理深度下降」。換句話說,你會以比較膚淺、馬虎的方式思考。我們都有過這種感覺:一旦怒火中燒,就失去好好傾聽的能力。這些網站的商業模式每天都在激怒我們,請記住它們的演算法推廣的詞:攻擊、惡劣、責備。

延伸閱讀:
要給你多少錢,才會放棄使用臉書?專家揭「花錢買傷心」成現代通病




  • 警戒的效應:這些網站除了讓你生氣外,還讓你覺得被其他人的憤怒包圍,而這會引發你不同的心理反應。正如加州衛生局局長納丁.哈里斯博士向我解釋的那樣:想像有一天你被一隻熊攻擊了,你會停止關注日常問題(今晚吃什麼、如何付房租);你提高警覺,把注意力轉向掃瞄周圍的意外危險;之後的幾週,你會發現自己更難專心處理日常事務。此效應不只限於熊,這些網站讓你覺得自己處於充滿憤怒和敵意的環境中,所以變得更加警戒。結果你的注意力更多轉移去搜查危險,愈來愈少注意閱讀、和孩子一起玩等慢活主題。
  • 點燃社會的效應:這是專注力受損最複雜的形式,可分成幾個階段。我認為這可能是最有害的。1970年代,科學家發現髮膠含有氟氯碳化物,這些化學物質進入大氣層後,造成意想不到的災難性影響:破壞了保護人免受太陽照射傷害的臭氧層。科學家警告,隨著時間推移,這可能對地球生命構成嚴重威脅。有些民眾收到這些消息,發現這是真的,於是組成行動團體,要求禁止氟氯碳化物。他們說服其他人相信此事非常急迫,並讓它變成重大的政治問題。

麻省理工學院的一項研究發現,假新聞在推特上的傳播速度是真實新聞的6倍,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期間,在臉書上的假新聞,表現比19個主流新聞網站的頭條新聞更好。結果,我們一直被逼迫關注胡說八道。如果臭氧層是在現今受到威脅,提出警告的科學家們會發現自己被許多偏執的瘋傳內容淹沒,它們可能聲稱:「一切都是喬治.索羅斯(George Soros)虛構的威脅。」「根本沒有臭氧層這種東西。」「破洞是猶太人的太空雷射器製造的。」

如果我們迷失在謊言中,不斷被激怒,對自己的同胞生氣,就會引發連鎖反應。這表示我們無法理解到底發生什麼事,無法解決共同面臨的挑戰,其他更廣泛的問題也會變得更糟。結果社會不僅「感覺」更危險,「確實」也會更危險。諸事開始崩壞,當遇到真正的危險時,我們又變得更警戒。

(本文摘自/誰偷走了你的專注力?:分心世代的12個課題,如何停止瞎忙,重拾心流、效率與創意/天下生活)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