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麥當勞 應曉薇 九淺一深

跟上國際新趨勢 專家主張:台灣下一步是智慧能源時代

大成報/ 2023.05.06 16:17
新聞圖片

(本報財經中心/綜合報導)日前,鴻海創辦人郭台銘提出半屏山蓋小型核電廠,以及1縣市1核電廠的構想,引發輿論譁然,能源政策成為大眾討論的話題。針對國內是否有缺電疑慮,立法委員洪申翰邀請產業公、協會代表及民間專家學者共同召開記者會,回應在野黨對於能源調度的錯誤質疑。


立委洪申翰邀請在能源領域深耕多年的中華大學教授許志義、台灣電力與能源工程協會候補理事鄭智文、能源服務管理顧問王茂榮、台灣環境規劃協會理事長趙家緯共同呼籲「智慧能源調度與需求面解方」,回應郭台銘的能源主張。各國政府已陸續提出淨零策略,我國應尋求更多的節能政策與新商機。


洪申翰表示,淨零時代的電力新思維,應著重節能、智慧能源和需求面解方,而非講到電力就要核能。目前國際電力政策的主流趨勢,主張整合資源規劃(IRP),講求讓電力系統更有韌性、電力管理更有效益,尤其是智慧調度。以台電致力推動智慧電網為例,可更全面即時掌握全國電力供需,將是新經濟發展的重要關鍵。


洪申翰強調,國際能源總署(IEA)已經把節能列為「第一能源」,其次是需求面管理、發展再生能源,最後才是火力發電與核能。專家也主張,「台灣不缺電,缺的是對能源的節約!」國際間電力政策多轉向整合資源規劃,新能源政策應更重視節能及能源效率,並建立相關機制。


中華大學教授許志義說明,傳統的電力思維傾向多蓋電廠,台灣1980年代備轉容量甚至曾超過45%,缺乏負載及需求面管理。有鑑於303及815大停電,都不是尖峰負載缺電情況下發生,管理好電力資產、降低備轉容量、搭配電力調度,台電降低管理成本的政策應受肯定。


台電過去的執行有一定的成果,鄭智文認為國內各企業在節能還有極大潛力,在不影響生產及營運的前提下,秉持「聰明用電、彈性用電」原則,與國際接軌,從需求面管理創造新的商業模式發展機會,包括為未來擬定更積極的減碳氣候行動。企業應將碳定價制度、多能源共存視為產業升級的助力,邁向綠能低碳電網目標。


王茂榮提到,台灣不缺電,缺的是能源節約。節約能源首要關鍵,就是把目前浪費的部分,以及生產線不必要的損耗省下來,節一度電和發一度電的效益相同!節能減碳不只提升企業競爭力,更合乎國際ESG 規範,這些中小企業都能做到,一年省下近千萬電費的實例不少。淨零商機持續發酵,企業應思考如何增加產業成長機會,節能除了帶來節省成本的好處,還能提升競爭力。


綜觀英國、法國於2022年的需量管理都成長40%以上,歐洲國家在能源危機之下更仰賴需求面解方。趙家緯理事長說,完整政策組合是迎接淨零永續的解方之一,隨著再生能源佔比增加,另再搭配需量彈性資源,包括導入工具協助電力系統的需量管理,這些都是跟上智慧能源時代的做法。


電力市場正在變革,全球要達成淨零排放目標,除了再生能源減碳,亦省下不必要的損耗,減少用電量減碳。創新型智慧能源系統攸關未來電力市場的發展,因應淨零世代及能源危機,智慧能源有助於企業更快速找到淨零碳排的對策,強化需求管理、智慧能源調度及電網新思維,擴大能源運用。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