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認識HER2弱陽性乳癌!容易轉移復發該怎麼治?

今健康/今健康 2023.04.28 11:00

今健康/陳宇恩

52歲施女士約五年前乳癌復發,卻因為要照顧罹癌的母親、生病的公公,無法全心接受治療,直到乳房腫瘤日益增大、肺部多處轉移,甚至走路會喘,只好再度就醫。原本她以為自己是三陰性乳癌,經詢問醫師才知道其實屬於HER2弱陽性乳癌,雖不適用抗HER2標靶藥物,但可使用俗稱「魔術子彈」的抗體藥物複合體延續生機。而為了實現多陪孩子一段人生之路的心願,施女士決定再給自己一個機會,勇敢配合醫師治療。

1/5乳癌病友是HER2陽性 標靶藥物助延命

哈佛健康管理中心院長、敏盛綜合醫院副院長江坤俊指出,我國一年新增超過一萬五千人罹患乳癌,相當於每35分鐘就多一名乳癌病友。而在全部乳癌病友中,約有1/5屬於適合使用抗HER2標靶藥物治療的HER2陽性乳癌。

這類乳癌因為HER2基因過度表現,不僅癌細胞生長速度快,對於部分治療藥物也容易有抗藥性,即便完成手術等治療,也有較高的機會復發轉移。所幸標靶藥物問世,能鎖定讓癌細胞迅速分裂生長的HER2受體攻擊,改變了HER2乳癌患者命運。

HER2乳癌新分類—HER2弱陽性乳癌

HER2弱陽性可說是HER2乳癌的一種新分類!義大癌治療醫院副院長饒坤銘指出,病理科醫師拿到乳癌患者的組織切片後,會以免疫組織化學染色(IHC)檢視癌細胞膜上的HER2蛋白量,依其表現量從低到高,分為「0、1+、2+、3+」等4種結果。其中,只有3+的患者,或是2+再經螢光檢驗法檢測為陽性的患者,屬於適用目前抗HER2標靶藥物的HER2陽性乳癌。

至於IHC檢測是2+,但FISH檢測陰性,或者是IHC檢測只有1+,顯示這些乳癌HER2表現量不夠高,不適用現行抗HER2標靶藥物,不足以歸類為HER2陽性。

在過去,這類患者只能依據是否荷爾蒙陽性、PD-L1表現量是否夠高、有沒有BRCA基因變異等,選擇使用抗荷爾蒙治療、免疫治療或是單純使用化療等。近年,這些不適用抗HER2標靶藥物的HER2弱陽性乳癌患者,都可望適用抗體藥物複合體藥物精準治療。估計除了真正檢測不到HER2的3成乳癌,以及原本2成HER2陽性患者之外,約有5成左右的乳癌患者屬於HER2弱陽性乳癌,可望多一種精準治療選擇。

精準治療轉移性HER2弱陽性乳癌 認識ADC藥物

江坤俊醫師指出,有別於傳統合併使用標靶藥物與全身性化療,抗體藥物複合體直接結合標靶藥物與化療藥物,利用標靶藥物的專一性,將化療藥物精準送進癌細胞 ,兩者不需要分開施打,藉由標靶藥物直接將化療藥物帶到標的癌細胞,作用更精準、副作用也小。過去主要接續第一線標靶組合治療之後,作為轉移性HER2陽性乳癌第二線治療藥物。

近年,透過不同的藥物組合設計、抗體藥物複合體適用範圍更廣。江坤俊醫師解釋,除了使用何種標靶藥物鎖定腫瘤細胞、搭載小分子藥物的數量多寡、搭載的小分子化療藥物的毒性高低,影響抗體藥物複合體毒殺癌細胞能力外,用來連結單株抗體與小分子化療藥物的「連接子」設計也會影響藥物作用。

「連接子」必須維持抗體藥物複合體在血液循環中保持穩定,不過早地釋放藥物到不正確的位置,並經細胞內吞作用將藥物帶入腫瘤內,適時釋放化療藥物毒殺腫瘤細胞。

特別的是,部分抗體藥物複合體所連結的化療藥物具有親脂性特性,有較佳的細胞膜通透性,可以穿透腫瘤細胞膜而對鄰近的癌細胞產生毒殺效果,引發所謂的「旁觀者效應」。也就是說,不僅吞掉抗體藥物複合體的癌細胞會被毒死,周圍原本沒有可作為攻擊標的癌細胞也會連帶受到波及。

突破性的醫藥進展,不僅有助解決因為癌腫瘤異質性導致的抗藥性問題,也使得過往不適用HER2標靶治療的轉移性HER2弱陽性乳癌症患者多了一項治療選擇。

翻轉轉移性HER2弱陽性乳癌 ADC藥物助延命

饒坤銘醫師指出,過去以抗體藥物複合體做為轉移性HER2陽性乳癌患者二線治療,其無疾病惡化存活期中位數不到一年,現在不僅轉移性HER2陽性乳癌患者無疾病惡化存活中位數可延長至將近兩年半。HER2弱陽性患者的無疾病惡化存活期與整體存活期也能獲得有意義的改善。

HER2將不再是陽性與非陽性的二分法,未來多了中間地帶,也就是弱陽性!饒坤銘醫師指出,越來越精準的分類,也使得乳癌標靶治療更精準,治療策略更完整,不過他也提醒,ADC藥物雖然透過標靶藥物鎖定癌細胞,但也攜帶有化療藥物,在毒殺癌細胞的同時一樣可能伴隨相關副作用,提醒患者務必遵循醫囑,有助副作用管理。此外,相較於早期乳癌五年存活率逾94%,晚期乳癌五年存活僅約35%,顯示無論如何,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才是對抗乳癌的最佳武器!

《延伸閱讀》

.擺脫HER2陽性乳癌治療困境!強化輔助治療來助攻!

.停經前乳癌患者無法懷孕!?停經針保留卵巢及生育能力成關鍵!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