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燈會 走春 賞櫻

開講台灣人的故事》外婆家的營火晚會

優傳媒/ 2023.04.27 20:40

傍晚的蒙特克河口沙洲上,常見大批海鳥聒噪的群聚覓食,但一有動靜,則驚叫飛離,直到察覺沒有危險了,才紛紛落下。這是在愛德華王子島上常見的日常,也是我們和鄰居舉辦沙灘篝火的地點。

 

作者/林明美

 

幾年前在加拿大愛德華王子島上體驗生活」時,鄰居托妮的好朋友從紐約遠道來訪,托妮特地舉辦晚餐派對,邀請鄰居及我們共襄盛舉,並宣稱餐後將在沙灘上燃起篝火(bonfire)同樂。這是啥活動啊?我們其實不太了解,不過,沒關係,人在異鄉,入境隨俗,重點在「體驗」啊!

 

豐盛的晚餐派對

下午6點,河面還亮晶晶的閃爍著陽光,我們已經高興的捧著巧克力蛋糕,來到托妮位在河海口美麗的家。

 

每家各帶一道菜,加上托妮的精心準備,廚房餐檯上擺滿十幾道佳餚,熱鬧豐富的很。鄰居們,從美國來的,從英國來的,加拿大本地的,加上我們台灣來的,十來個人,邊欣賞美麗的河景落日,邊吃著各家美食,天南地北的聊著,倒也快樂無比。

 

一家提供一道菜的豐盛晚餐派對,鄰居們或坐或站,如在自己家中般自在。

 

天色漸暗,夕陽僅存一線橘紅餘暉,屋外沙洲上的海鳥群不知何時也散了。太太們聊到托妮家前,曾經是來往對岸喬治城的渡口,聊起當時的繁榮景象,你一言我一語的,差點開心的忘了吃甜點。

 

手腳靈活的鄰居「雄恩」偷溜出去,再回到屋內時,笑著宣布篝火已經準備完成,邀請大家前往。

 

暗夜中的沙洲篝火

眾人七手八腳,急急收拾桌上殘餚,點亮手機亮光,摸著黑,跟著「雄恩」撥開庭院茂盛的蘋果樹枝,一腳高一腳低的踩著草叢,朝著不遠處冒著火星的小火堆走去。

 

利用木頭枯枝等可燃材料在戶外點燃火堆,是西方慶祝活動中常見的習俗。只是慶典中的篝火常是熊熊的大火堆,而那夜,我們則是溫馨的,暖暖的,沙灘小堆。

 

我們準備台式中秋月餅小禮物,分享鄰居。

 

風不大,稍有涼意,再過兩天就是台灣中秋節了,我們另外準備了自製台式中秋月餅,分享鄰居,順帶說明中秋佳節的由來。自然!不會忘記提到詩人王維「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情懷。

 

那晚的月亮雖不夠圓,但黃亮亮的掛在托妮家的屋頂上方,和滿天閃爍星斗一起映照著黑漆漆的沙洲,平添幾許秋意。一波波浪頭,柔柔的向我們推進,又緩緩的退回,毫不擾人。

 

月光下,從沙洲回頭望去,只有鄰居托妮家廚房的燈還亮著。

 

在島上長大的莎拉,年紀不小,但還是頑皮得很,硬拉著外子去探河水溫度,驚呼居然一點也不冷。之後又興奮告訴我們,小時候如果碰到這種在沙洲舉辦的活動,她媽媽準會喝令她當場跳下去游泳。我看著暗暗的夜,黑黑的河水,暗想東西方的教育差異真不小。懷疑的問她:「你真的會聽話嗎?」「當然啦!」莎拉果斷的,帶點得意的回答。她也是這麼教導孩子的,所以她的兩名兒女都是游泳好手呢。

 

難得的秋夜,一改前日凜冽寒風,微寒的涼風輕輕的吹著,對岸喬治城的岸邊靜靜的亮著燈火。男人們繼續添加柴火,女人們披上圍巾外套,環著火堆坐著、聊著。

 

 

眾家鄰居圍著火堆,烤棉花糖閒聊天,那滋味,暖暖的,甜滋滋的。

 

今晚要帶著手指上棉花糖的甜味進入夢鄉

我們這一群平均年齡超過65歲的老年男女們,映著火光,或坐或站,閒閒地聊天。79歲的喬治,像童軍似的,串起棉花糖,邊烤邊順手餵食眾人,搞得大家口裡、心裡,甜得暖烘烘的。主人保羅還說,吃糖弄得手指黏搭搭的,今晚不洗手了,要帶這甜味進入夢鄉。

 

莎拉負責照顧火頭避免延燒,一面盡職踩踏隨風飄舞的火星,一面隨著音樂,身體輕輕左右搖擺,自在得很。看著她,望著火光熊熊,猛然,回憶起小時候在鄉下外婆家,年年玩得興高采烈的營火晚會。

 

外婆家的營火晚會,跳不膩的土風舞

那是好久好久以前的事情了。外公是會填詞譜曲,多才多藝的小學校長,外婆則負責三餐及生養眾多子女,物質生活雖不豐裕,精神活動可一點不輸人。在中學任教的小舅舅是孩子王,常和其他舅舅、阿姨,帶著我們這群暑假回外婆家,調皮搗蛋的小鬼頭搞活動。

 

那時的鄉下,觀念閉塞得很,我們這一大家子祖孫三代4、50人,夏天夜晚,在祖厝前空曠的草地上,升起火堆辦活動,大人叫、小孩跳,火堆燒得木頭嗶嗶波波響。加上留聲機中,播放小舅千辛萬苦借來的黑膠唱片,播放當時最流行的土風舞音樂,「沙漠之歌」、「水舞」、「兔子舞」等,大人小孩跳得又「土」又「瘋」,簡直鬧翻了天!

 

當時,祖厝四周還都是稻田,應該不太會吵擾到鄰居,不過路過的鄉親們看到,常搖頭嘆息:「這一家人實在有夠起笑(瘋)」。

 

那是物資匱乏的年代,外公、舅舅們又都是領微薄薪資的中、小學教師,養家活口已然大不易,怎麼還有能耐帶著這麼多小鬼頭,又是營火晚會,又是河邊露營的大張旗鼓呢?現在推想起來,大人們必定絞盡腦汁,就地取材,發揮創意吧!可惜當時年紀小,只顧著玩,一點都不理解其中的艱辛。

 

外婆說這些柴火可以燒好幾鍋熱水

記得營火晚會時,外公總是笑呵呵的坐在火堆旁的躺椅上,邊搖團扇,邊看著眾小鬼頭耍把戲。節儉的外婆則不以為然,嘴裡直念叨:「討債(浪費)啊!這群死妹子,吃米不知米價,這些柴火可以燒好幾鍋熱水呢!」。

 

外婆的菜園就在祖厝前,她每天花許多時間在菜園中種菜、除草,再將辛勞的成果端上餐桌餵養眾多兒女。

 

外婆隨便唸,我們任意玩,排隊搭肩,前縱後躍的跳「兔子舞」、蒙著床單玩「抓鬼」、到處跑著玩「老鷹捉小雞」。而在美國讀書就業的兩位舅舅,就只能夠透過越洋書信,流下思鄉的淚水。

 

記憶中,阿爸個性比較拘謹,又是在岳家作客的女婿,常拉著同樣地位的姨丈,躲到外婆家客廳避風頭,等到被點名上台貢獻時,尷尬地不知所措。好在舅舅們也了解女婿的心情,唱完名後,呼攏兩句,也就過關。

 

阿母是回娘家的女兒,如魚得水,每每和阿姨、舅媽們,還有來作客的親戚女眷,東家長西家短的,聊得不亦樂乎。我們所知道某些小道消息,大多是透過這種管道獲得的。

 

一眨眼,五十多年過去了,那麼歡樂的歲月,在外公、外婆陸續過逝,表兄弟姐妹們又相繼投入學業、事業,各奔東西後,似乎淡了許多。外婆家已經成為別人的產業,小舅舅也早已病逝多年。

 

後來呢……?

隔著火堆,喬治伸長雙手又遞過來一份點心,這回是兩片餅乾夾著烤過的棉花糖和巧克力,甜甜暖暖的下肚,又沾得手指黏糊糊的。吮著手指,回答保羅的問題:「對!台灣離這裡很遠,得換好幾趟班機才到得了呢!」。

 

是啊!兒時往事真的隔了好久好遠!

 

望著隨風飛舞,到處飄著點點火星子,跳低竄高的火舌,天晚了,必須向主人道晚安了。暗夜中,低頭閃過蘋果樹枝,我們靜靜的離開了。

 

記憶中,兒時的營火晚會總是那麼繽紛熱鬧,那麼盡情歡樂!而那夜,在異國河畔沙洲,淡淡月光照耀下,心中湧上唐朝詩人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悲涼,不由得思念起萬里之外的親人!

 

林明美,台灣桃園人,台大人類學系畢業,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碩士暨傑出校友,文化大學都市計劃博士,一生熱愛文學寫作,長期視博物館發展、文化資產、考古遺址保存為己任。

她是新北市十三行博物館創館館長,一手打造該館和八里左岸的相依共存關聯,並曾擔任國立故宮博物院及歷史博物館展覽組組長等職,現任靈鷲山生命和平大學籌備處主任。

林明美為桃園蘆竹區望族後代,家族多從事教育及治理鄉里事務,日治時期更有叔祖赴日求學或留學滿洲、創業等。偶然機緣下接觸學界相關研究出版,揭露家族自清代歷日治至現代以來,與當代社會的淵源,燃起她血液中一直存在的探索DNA。

本系列文章以她的家族為經,聯結歷代社經文化脈絡,兼具史實與趣味性,極具可讀性。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