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訊息服務20230426 18:24:37)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4月26日上午舉辦「藍海講座」,邀請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政務副主任委員林敏聰蒞校專題演講「永續創新與跨域研究的人間條件-從知識到行動-從懷疑、共識到協作」,分享我國在面對全球環境、科技、時局的快速變遷下,科技發展如何回應社會需求,將近300位師生參與,相當踴躍。
許泰文校長於開場致詞時表示,林敏聰副主委畢業於臺大物理系,後續並至德國海德堡大學、海勒大學持續深造物理,非常專一。他長期研究臺灣科學發展與結構體制,以公民公共知識之位置為立足點,從跨領域的思考視野出發,推動能連結核心價值、基礎研究與創新經濟的科技政策,協助我國建立以社會需求為核心之技術創新藍圖。許校長並感謝林副主委對臺灣科學發展與結構上的貢獻。
林敏聰副主委一開場就勉勵海大師生,目前的流行的科學或技術在未來十年後或許不一樣,但基礎能力訓練出的實力會一直存在,要依據自己的興趣跟志向,不斷地累積經驗,未來就可以解決許多未知又困難的問題。
林副主委表示,科技研究有三個同心圓,最內圈是核心價值,向外分別是基礎研究及創新經濟應用。當有核心價值及更多共識時,才能將基礎研究與技術發展及應用,連結到科技研發與社會經濟的共同需求,提供整體性的解決方法
林敏聰副主委引用丹麥風電發展史-一開始就是社會/需求/價值驅動;非產業導向,說明價值常常與現在的市場具有衝突,但堅持投入後就可能會發展成未來的市場需求。科技研發資源配置反應臺灣長期在經濟、產業等面臨的結構性挑戰與治理思維,臺灣要創新經濟還有許多內在缺陷,要改變代工本質與規模量產至上的產業結構,需要重視核心價值、發展基礎研究與自主創新技術。
臺灣的特殊性十分豐富,不僅是在文化層面,更有許多科技議題可以發展。現在全球都很重視的永續學門其實就是跨領域學門,林副主委期勉研究者們要了解自身研究的特殊性與在地的特殊性,回應社會需求,並與跨領域夥伴找到共同研究,一定可以共同解決臺灣的社會問題及科技問題。許校長感謝林副主委的分享,並勉勵同學要看得遠、持續下去,才會成為頂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