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仁勳 00919 博愛座

嚴峻旱象 高市府水利局持續開發多元水資源 抗旱韌性強化

News586/嗨! 新聞586 2023.04.15 16:12

【News586/記者張淑慧報導】高雄面臨30年來嚴峻旱象,因應極端氣候變遷,高市府水利局積極開發多元水資源,包括伏流水、再生水、海淡水及抗旱水井,共計226萬噸。這足以提供高雄市每日約150萬噸的常態供需水量,水資源「開源節流」,抗旱韌性持續強化。

開源方面,高市府推動再生水計畫作為產業的新興水源。藉由污水處理廠的放流水回收再利用,使一滴水循環使用2次以上,充分利用水資源。目前南高雄已建置鳳山及臨海2座水資源中心,經擴建後每日可供應11萬噸再生水給臨海工業區。

高市府水利局表示,積極開發多元水資源,不僅能提高水資源利用率,也能減少對於單一供水管線的依賴,增加水資源韌性,未來將持續努力開發更多的水資源,確保高雄市民有充足的用水量。

北高雄橋頭再生水廠已發包興建,預計115年每日供應3萬噸,另有0.5萬噸後擴,楠梓再生水廠預計今(112)年底發包,至117年可提供每日7萬噸,總計每日可供應10.5萬噸再生水給北高雄產業園區等,總計高雄市再生水產量將達每日21.5萬噸,領先全國提供產業優質穩定的用水。

另外,持續配合中央推動,預計115年度完工每日10萬噸荖濃溪里嶺伏流水,112年度可行性規劃每日10萬北高雄海淡廠,可做為未來產業發展所需穩定水源。

除了超前部署多元開發水資源有成,高雄在3/30轉橙燈減量供水,節流也再加強力道,4/20起針對每月1,000度以上非工業用水戶、游泳池、洗車、三溫暖、水療業者之節水率將由10%提升至15%,並停止開放公立游泳池,盼有效節水,並視水情狀況做調整。

高雄市常態供需水量約每日150萬噸,目前已開發水資源160萬噸,再加開發中的伏流水、再生水、海淡水及抗旱水井66萬噸,共計226萬噸,至今水資源供應量遠大於需求量,靠多元開發水資源,得以面對嚴峻旱象,滿足工業與民生用水需求,接下來仍會努力持續開源節流,強化城市水資源韌性。(圖/ 高雄市政府水利局 提供)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