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日益加劇、危及全球生態及人類健康安全的極端氣候,各醫療院所如何更積極地採取淨零氣候行動?由TAISE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率先舉辦的2023台灣健康永續論壇活動,已於3月30日(周四)在張榮發基金會-國際會議中心精彩落幕,透過政府、醫院和學者專家們的分享及對話,探討新世紀永續醫務管理所面臨的挑戰與因應之道,包括淨零排放願景、推動政策和策略、醫院管理實務等,
實體加線上吸引了約四百多人共襄盛舉。
此次論壇主要分為上、下午場,分別探討「國內外醫療院所推動淨零氣候行動之發展趨勢」及「國內醫院推動淨零氣候行動之實踐與成果」,包括衛福部醫事司副司長劉玉菁、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暨新光醫院行政副院長洪子仁、台北長庚紀念醫院院長黃集仁、大林慈濟醫院副院長林名男、臺安醫院副院長卓瑩祥、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醫院主任黃建民等人介紹了引領風氣之先的淨零觀念、趨勢及相關實踐成果。
衛福部醫事司副司長劉玉菁。
根據國際健康無害組織( Health Care Without Harm, HCWH)的調查統計,2014年全球醫療體系造成的溫室氣體約20億噸,占全球總排放量的4.4%,相當於514座燃煤電廠每年產生的排放量,而台灣醫療機構的溫室氣體排放約占全國總排放量的4.6%,高於全球的平均值。台灣綠色生產力基金會的調查研究也指出,2021年國內非生產性質行業中的能源消費,醫院高居第一名,約占16.09%,比車站及軌道的13.54%、學校的12.34%等都來得高。
「這是令人難以面對的真相,」衛福部醫事司副司長劉玉菁不諱言,氣候變遷直接或間接損害人民健康並對於醫療體系造成負擔,例如熱浪、空氣汙染、疾病傳染等都可能帶來各種健康危害,「我們以前就知道SDGs、ESG是重要的,但對醫療機構的感覺是遙遠的,直到攤開這些統計數據,更深感自己肩負重責大任。」
劉玉菁表示,淨零排放已成為許多國家的目標與趨勢,由上而下推動相關環境永續政策,國家醫療支出的GDP占比與醫療體系溫室氣體排放量的國內占比也呈現高度正相關,尤其是已開發國家更具推動醫療體系淨零壓力。例如英國國民保健署(NHS) 即是全球首個訂定淨零排放目標與政策的國家衛生主管機關,美國白宮與衛生及公共服務部(HHS) 也邀集許多健康部門各領域單位響應簽署氣候變遷對應承諾等。
但臺灣要怎麼做?劉玉菁認為,先了解自己的位置很重要,臺灣醫療體系平均每人溫室氣體排放量為0.52公噸,相較於世界各國偏高,仍有很大的努力空間。衛福部將依據國內醫療機構溫室氣體盤查與能源管理認證導入概況,提供不同對應程度輔導,以推動國內醫療體系邁向淨零排放。
在全球力拚2050淨零排放的此刻,臺灣日前正式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是目前全球第十八個將2050淨零目標納入法規的國家,其中碳費是一大關注焦點。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談到,未來碳費的徵收將帶來全面性影響,健康醫療機構也不可輕忽「綠色通膨」的風險管理,在淨零轉型過程中展現更積極的作為,愈早投入減碳愈有利。
活動中多位講者也都提到,健康醫療機構邁向永續的第一步是從領導階層開始,由上到下帶動推行。如同「氣候智慧醫療照護」(Climate Smart Healthcare)倡議所言,領導力及治理(Leadership and Governance)是所有行動的重點。這也指出一個很明顯的現象:在ESG的推行順序上,通常是由治理面開始著手,而目前最需要也最難改善的則是環境面。
以2020年國內醫院的電力使用為例,醫院作為用電大戶,最耗電的前三名依序是空調設備(57.66%)、照明設備(13.81%)和電梯設備(5.83%),其他如水資源的管理與回收及醫療廢棄物的分類、處理與減量等問題,都是屬於環境面的挑戰。
不容忽視的是,醫療機構為照顧病人使其恢復健康,需要在如「感染控制」等原本主責項目和「節能減碳」這個最新項目之間取捨,可說是淨零工作上要面對的短期困難。
簡又新提出綠色醫院節能減碳秘笈的十大構面,涵蓋領導、採購、交通、化學品、廢棄物、藥物、能源、建築、食物及水等不同面向。他同時引述世界經濟論壇(WEF)的建議做法,包括使用再生能源與提高能源效率、提供數位化遠端醫療、低碳供應鏈獎勵、透過預防醫學等來提升醫療效率,以及與夥伴一起行動,都有助於健康醫療產業減少碳足跡。
簡又新大使演講分享。
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秘書長陳永仁也分享HCWH倡議的七個行動,例如投資零排放建築與基礎建設、提供健康永續食品、鼓勵生產低碳排藥品、實施永續廢棄物管理,以及建立更有效率的醫療架構等。
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新光醫院行政副院長洪子仁補充並強調,「健康醫療支出是投資,不是成本。」(Health is an investment, not a cost.)他透過比較不同國家的醫療服務產出,也就是如何測量健康,包括平均餘命、新生兒死亡率、可避免的死亡率等指標,結果發現臺灣過去多年來在這些面向的成長,已經明顯落後於日本、南韓等國家。
洪子仁感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他認為臺灣全民健保已提供相當便宜的醫療服務,「但唯有強化健康的投資,並推動醫療支出的合理成長,才有可能改善落後的健康指標,並推動國家發展。」
另一方面,新光醫院身為全台第一家與TAISE基金會簽署「永續發展倡議書」的醫院,洪子仁說「醫院倡議ESG,先承諾很重要」,有了承諾之後,才能夠努力朝向健全機構治理(G)、發揮社會影響力(S)及落實環境永續(E)等三大目標前進。
台灣企業永續獎(TCSA)秘書長申永順指出,「相較於企業與大學,健康醫療機構在永續路上是第三梯隊。」若要追上領先集團,首要工作是出版永續報告書,也就是所謂的「資訊先行,績效隨後」。也因為這些新增的工作內容,對於相關人才的需求也很急迫。從企業實踐永續的路徑來看,相關工作先由兼任人員負責,逐漸轉為專任人員,最終再設立專責單位,因為ESG及永續發展涉及領域太多太廣。這也是健康醫療機構會走的一條路。
特別是在環境面,淨零不只為生存,更攸關競爭力。不只一般企業,健康醫療機構也應積極推動溫室氣體管理與減量,透過落實氣候變遷災害風險評估,降低脆弱度並強化韌性, 建立應對的調適管理策略,提升軟、硬體的因應能力,以降低氣候變遷所帶來的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