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最大的青梅產區富里鄉,種植近70公頃有機梅園,入春以來雖然因為降雨少,略微影響初期產量,不過地方農會和農民合作,運用在地梅開發新梅酒品牌,以及各種加工製品,積極帶動梅經濟。 每年3月下旬到4月是青梅產季,富里鄉梅園,主要集中在縱谷兩側山坡地,在地青梅因為有機認證優勢,平均手採梅收購價,可以達到1斤50、60元,是花蓮最重要的青梅產地。 富里鄉農民 張金雄:「今年的青梅有些有看品種,有些品種、(照顧得)好的品種,像那青梅結很多,胭脂梅就不怎麼有結(果),今年的節氣比較慢。」 農糧署東區分署分署長 徐煇妃:「最近少雨,所以會、可能會略微影響到,這個梅子的一個大小,那不過近期就是還有春雨過來,這些春雨,可以再讓梅子持續的長大充實。」 記者會上,來賓示範如何釀梅酒,希望農產更加值,富里鄉農會與農民契作,首度開發在地梅產製的品牌梅酒,同時也增加包括梅餅、梅醋等,多元農產伴手禮。 富里鄉農民 呂貴福:「10斤的青梅,10斤的35度的酒 米酒,還有5斤的糖,就是這樣放進去要浸3個月。」 富里鄉農會總幹事 張素華:「經過我們客家的這些耆老的,很會釀製的這些巧手,我們就把它重新包裝,做成我們屬於富里品牌的,森釀的一個品牌。」 由於梅季可到4月中下旬,地方目前也規畫遊客,到訪富里參與農事體驗,採梅和享用梅子餐,一併帶動地方觀光經濟。 蕃新聞推薦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