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寶林茶室 台南紅球 賞櫻

醒腦護脊 花蓮慈院醫師分享抗老遠疼痛

中央社/ 2023.03.27 10:46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30327 10:46:12)全球人口老化快速,臺灣已邁入高齡社會,依國家發展委員會人口推估報告資料顯示,預估2025年臺灣將進入超高齡社會(65歲人口占比超過20%),隨著老年人口增加,腦神經退化性疾病和脊椎老化、退化成為越來越多人所面臨的健康問題,花蓮慈濟醫院在3月26日下午,舉辦「健康講座:醒腦護脊 抗老遠疼痛」,由神經外科部主任蔡昇宗教授、廖家麟醫師分享臨床常見的長者腦神經退化性疾病、脊椎老化與最新的治療趨勢。

臉部僵硬、無法正常說話、飲食,走路只能碎步前進,生活幾乎無法自理,甚至還出現尿失禁,看似巴金森病其實是水腦症的典型症狀。原以為自己罹患的是巴金森病的林先生,經過花蓮慈院團隊神經外科團隊的詳細檢查,才發現讓他症狀加重的原因竟是水腦,而不是巴金森病。

蔡昇宗主任表示,腦部每天會分泌約500cc的腦脊髓液,於腦室與脊椎內循環,主要功能為保護神經與排除腦神經代謝廢棄物,若因循環功能退化則會導致水腦,並且壓迫到腦神經,合併記憶力減退,動作遲緩與排尿功能障礙;只要將腦部積水引流出來,就能改善神經壓迫與血液循環,病人即可恢復正常生活。

花蓮慈院近幾年引進腰腹腔引流手術,有別於傳統開腦引流脊髓液手術,在腦水循環會經過的腰椎處放置細細的引流軟管,將腦室內的脊髓液排至腹部,使擴大的腦室變小,不需要開顱,手術傷口小、恢復快;蔡昇宗主任說,除了提高安全性,腰椎腹腔引流管還設有一個非侵入性的調節壓力裝置,方便醫生在門診時調節腦壓,大大降低開腦手術風險,目前已運用腰腹腔引流手術治療水腦超過千位病人。

另外也介紹長者常見的神經退化性疾病,包含多巴胺神經萎縮引起的巴金森病、高血壓,高膽固醇與糖尿病等三高疾病導致腦部小血管產生阻塞的小血管病變、由於年長導致乙醯膽鹼神經退化的失智症等,蔡昇宗主任分享,近年來,神經外科團隊結合內生性細胞療法、脊髓電刺激,與中醫團隊、復健科團隊合作,經由中西醫合療,幫助許多腦中風、腦傷以及脊髓損傷病友恢復健康。

「腦子要好就是要運動!」蔡昇宗主任也說,有氧運動不只能改善心肺活力,也能刺激腦神經與細胞,幫助走路更平穩、改善巴金森病的軀幹平衡、僵硬等症狀、改善憂鬱、提升生活品質等,建議民眾可以從今天開始改變,每週帶著愉快的心情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

「醫師,我這邊痛、那邊麻,蹲下去還挺不起來,我是不是長骨刺了?」神經外科部醫師廖家麟表示,隨著年紀增長、過度勞動,以及人體關節逐漸老化與退化,常見有脊椎滑脫、椎間盤突出、小面關節退化、黃韌帶肥厚、後縱韌帶骨化、側隱窩狹窄、椎管狹窄等問題,骨刺其實也只是一種退化的表現。 「9成以上的骨刺都不需開刀!」廖家麟醫師說,因為導致疼痛的原因不一定是骨刺,建議病人先就醫找出病因,配合醫囑從吃藥、打針、好好休息,開始做疼痛治療,若是效果不好,就需進一步透過核磁共振(MRI)、電腦斷層(CT)或是神經傳導檢查來找出疼痛原因,要是檢查出骨刺壓迫到脊椎神經,在排除某些需直接手術的緊急情況下,有神經阻斷術、射頻阻斷術、血小板濃縮液PRP注射等進階疼痛治療的選項可選擇。

倘若以積極的保守性治療後,還是常常疼痛復發或是出現肌肉萎縮、持續痠麻痛不能睡覺、無力、走路不穩、尿失禁等症狀,就該考慮脊椎手術治療,避免症狀持續惡化。廖家麟醫師分享,目前有各類的脊椎手術可提供病人選擇,並且透過高科技的輔助讓醫師能進行更精準的微創治療;病人可與醫師討論最適合自己的手術與治療方式,希望透過講座分享脊椎健康新知,讓人人都能健康自「脊」來!

新聞圖片

新聞圖片

新聞圖片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