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健康/編輯部
飲食、運動減重失敗? 胃內水球置入術增加飽腹感
肥胖是健康大敵,全球成人體重超重或有肥胖問題超過14億,而肥胖族群罹患糖尿病、高血壓和心臟病的風險較高,對於無法控制食慾難以忌口的族群,是否有非外科手術的減重方法?
明義診所方冠傑醫師指出,高風險族群減重5-10%,有助於延緩或預防糖尿病及其他肥胖相關疾病問題,不過臨床上的確不少病人有著減重困擾,從事各項方法也難以控制體重,當中部份患者可以考慮接受「胃內水球置入術」來改善。
方冠傑醫師說明,胃內水球置入術是透過內視鏡執行、非外科手術的減重方式,利用胃鏡在患者胃裡放置由醫用級矽膠製成,柔軟、圓形可充氣的氣球,打入400-700毫升的食鹽水,達到減少胃容量、增加飽腹感,進而降低食物攝取量的臨時減重效果。常用於歷經飲食和運動減重失敗,以及不適合或無意願進行減重手術的族群。
BMI與合併症要考量! 胃內水球置入術適合哪些人
方冠傑醫師表示,並非所有體重過重、減重不成功的患者,都適合進行胃內水球治療,通常會根據BMI以及合併症問題考量,較適合胃內水球術的對象主要有三大類:
一、BMI大於37以上,嚴重病態性肥胖病人;以及BMI介於32-37且同時罹患肥胖併發症的病態性肥胖患者。這類族群因為過度肥胖,手術難度或手術風險較高,可先進行一次胃內水球療程,達到階段性減重目標,降低後續手術風險。
二、BMI介於27-32之間,同時有肥胖合併症,已經透過飲食和運動,仍無法達成或維持減重成果的患者,通常可藉由胃內水球置入術,達到理想減重成效。
三、BMI大於27,且同時罹患肥胖併發症的中度肥胖病人,在嘗試過其他減重方式如控制飲食、運動、代餐、藥物,依然無法達到效果,採用內視鏡胃內水球減重也是有效方式。
減重效果可達30%? 胃內水球放太久有危險?
方冠傑醫師表示,臨床研究顯示,胃內水球治療的確可以快速、有效控制體重,平均能幫助病患減輕10-15%體重,部份案例減重效果更達到30%,同時減少患者的脂肪肝、代謝症候群以及其他肥胖造成的慢性疾病。
不過,胃內水球置入術有其風險存在,如水球可能和胃壁摩擦造成潰瘍,極少數可能出現胃內水球破裂的併發症,而填充不足的水球如果跑到小腸,由於腸道寬度狹小,有可能造成腸阻塞需要手術取出。
水球破裂大部份發生原因與放置時間過久有關,目前一般建議胃內水球需在置入後六個月左右取出或更換。若提前達到減重目標,即可將胃內水球取出。針對不同的個人需求,亦可視情況重複施行。
意志力減重失敗救星? 如何維持長期減重效果
方冠傑醫師指出,胃內水球置入後第一周是適應期,不宜太過勞累,應多喝水、休息,配合醫師建議的飲食指引。有些患者會出現腹脹、腹痛、嘔吐而導致缺水,應及時就醫接受靜脈注射,症狀嚴重則需立刻取出水球。另外,水球如果破漏時會導致尿液呈現藍色,發現尿液變色應立即回診,避免併發症產生。
方冠傑醫師表示,胃內水球置入術在全球已有上萬起使用案例,是目前非藥物、不須手術的主流減重治療方式之一,對於憑藉意志力控制食慾而效果不佳,或是外科開刀手術有疑慮但需要減輕體重者,是相對有效的治療方式。
不過,胃內水球置入術並非適合所有人,病人治療前應與醫師充份溝通,透過詳細評估、檢查,擬定個人化的減重計畫,同時配合飲食和行為監控調整,培養正確的飲食、運動習慣,才能達到長期且有效的減重成果。
延伸閱讀:
168斷食法「神話破滅」? 美心臟協會:減重效果不如「熱量限制」
為何減肥老是失敗? 研究公布「4大肥胖型態」:這類人多吃6成熱量才有飽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