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表皮肉垂 西螺跨年 應曉薇

如何與失智症長輩相處? 醫師帶你了解失智症、照護守則

健康醫療網/健康醫療網/記者吳弘頎報導 2023.01.27 20:00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弘頎報導】「這裡是哪裡?你要把我帶到哪裡去?我要回家!」、「我的東西怎麼不見了?是不是你亂拿?」、「你又沒有跟我說今天要去看醫生,我不要去!」這些都是失智症患者生活中可能出現的對話。常見的狀況包含:忘記自己的家在哪裡、忘記物品擺放位置、忘記剛剛的對話、忘記自己早已退休、不記得長輩已經過世等等。這些因為因腦部退化而引起的記憶障礙,時常衍生出「講不聽」、情緒波動、言語衝突等問題。

理解失智症

失智症為大腦功能喪失後產生的一系列認知障礙,是一種不可逆、漸進性的神經退化性疾病。影響的認知功能包含:複雜注意力、執行功能、語言能力、學習與記憶力、感覺運動統合以及社會認知。而造成失智症的病因有數種,常見的為阿茲海默失智症(Alzheimer’s disease)、路易氏體失智症(Dementia with Lewy Bodies)、血管型失智症(Vascular dementia)以及額顳葉型失智症(Frontotemporal lobe degeneration)。

國泰綜合醫院精神科臨床心理師陳惠娟表示,以最普遍的阿茲海默症為例,患者較早被發現的症狀通常是記憶力衰退,容易忘記事情使他們的生活受到影響,與家屬的互動也容易因此產生衝突。這時候照顧者或家屬需要適時調整互動模式,以緩解可能被引爆的負面情緒。

如何照顧失智患者?

照顧者該如何與失智症護者和平共處?臨床心理師陳惠娟表示,首先可調整對話模式,耐心回應,避免強調「剛剛已經說過了」。

由於患者大腦處理記憶的區域出現問題,產生記憶困難,即使重複多次,仍舊難將新事件儲存在腦中,難免出現重複詢問的狀況。臨床心理師陳惠娟提到,此時對患者強調「剛剛已經說過了」,非但無法改善記憶問題,還可能造成患者的焦慮和挫折,引發他的負向情緒。

尤其在需要患者配合時,若雙方情緒緊繃,只會造成反效果。臨床心理師陳惠娟提醒,在面對患者的重複詢問時,需要花點心思耐心回應,或是替患者準備記事工 具,協助記錄重要事件,讓患者忘記時有地方可以查找。

另外,也要「減少糾正」,臨床心理師陳惠娟指出,大多數人都不喜歡自己所認知的現實被嚴厲的糾正,失智症患者也不例外,患者被直接糾正時,容易出現明顯反彈。

陳惠娟建議,與其直接否認患者,不如試著用描述實際狀況的方式暗示患者現實,例如,當患者說錯年份日期時,避免使用糾正的方式說「現在才不是民國80年!」,可以改成「我想今天應該是民國111年7月7日喔」,或是避免說「OO早就過世了啦!」,可以改成「OO 好久都沒有來我們家了呢」,如果患者還是不能接受,也許可換個角度,在無傷大雅的情況下,不贊同也不否定,允許個案活在自己所認知的現實。

此外,「提供線索並主動予以肯定」也很重要。失智症患者在初期可能會開始意識到自己記憶出現問題,會努力嘗試想要「記起來」,陳惠娟提到,這時可以試著提供一些線索,讓他自己慢慢理解。

例如,當失智症患者忘記自己是否用過餐,可以詢問:「你現在會餓嗎?」,如果回答是「不會」,那就可以順著說:「我想也是,你剛剛午餐吃很多,吃兩碗飯還把湯喝完了」,或是當患者在尋找物品時,先避免說「怎麼又忘記了」,可以試著提示「我記得你看報紙的時候有戴眼鏡,會不會放在客廳桌上?」

臨床心理師陳惠娟提醒,對於患者的嘗試應多予以引導及肯定,避免打擊個案的信心。

失智患者就如同大小孩,陪伴就是最好的成長

失智症患者的認知功能隨著時間逐漸衰退,也讓照護愈加困難。當患者因為退化而逐漸遺忘家人,甚至對盡心盡力的照顧者大呼小叫,難免會讓人感到無力與沮喪。然而,患者的想法和行為出現改變,是因為大腦運作出了問題,即便他遺忘了許多人事物,照護者與患者當下的相互陪伴卻仍真實存在。在這些時刻,重要的不是患者如何記得這個世界,而是如何能讓彼此好好相處。在過程中接納這些生活的改變,心情平靜地互相陪伴,在逝去的記憶中留下美好。

資料來源:https://www.cgh.org.tw/ec99/rwd1320/allphoto/1900/258-3-8.pdf

【延伸閱讀】

失智症家庭多留意 平安團圓喜迎新年

忘記剛剛的事、失去判斷力、個性改變 預防失智靠五招健腦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659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